色吧图片性爱
色影院你的位置:色吧图片性爱 > 色影院 > 猎U者 江苏省通志稿都水志 第一卷 黄河 ~~~~ 第二卷 厅汛表
猎U者 江苏省通志稿都水志 第一卷 黄河 ~~~~ 第二卷 厅汛表

2025-07-05 11:31    点击次数:92

  

猎U者 江苏省通志稿都水志 第一卷 黄河 ~~~~ 第二卷 厅汛表

第一卷 黄河

汉武帝元光三年猎U者,河决瓠子。东南注巨野,通淮泗。(《史记·河渠书》、《汉书·武帝纪》)

元封二年四月,瓠子河塞,梁楚无水灾。(《徐州府志》:河经徐州,凡二十四年)

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五月,河大决滑州韩村,泛澶濮曹济诸州,南流至彭城界,入于淮。十二月决河始塞。

真宗咸平三年五月,河决郓王陵埽,浮巨野,入淮泗,逾月而塞。

宋天禧三年六月乙未,滑州河溢,又合净水古汴渠,东入于淮,州邑罹患者三十二。王贻永知徐州作堤城南。四年二月,河塞,上亲为文,刻石纪功。是年六月,河复决滑州西北天台山,下走卫南,浮徐济,害如三年而益甚。

仁宗天圣五年十月,塞河成。(《徐州府志》:河经徐州凡八年。)

神宗熙宁十年七月,河大决于澶州曹村,北流断交,河谈南徙,东汇于梁山张泽泺。分二派,一合南清河入淮,一合北清河入海。

元丰元年四月,澶州决口塞。五月新堤成,闭口断流,河复归北。

高宗建炎二年冬,杜充决黄河自泗入淮,以阻金兵。

金世宗大定二十七年,令沿河州县徐州彭城萧丰滕州沛等州长贰官皆提举河防事,县令皆管勾河防事。(《禹贡锥指》徐州之彭城萧丰滕州之沛皆为沿河之地,则其时河谈所经,大略可睹。)

明昌五年,河决阳武故堤,灌封邱而东。诏同知总转运使高旭武卫军都指引使女奚列奕同往规措。

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,河决汴梁路阳武,由溜至怀远入淮。(《徐州府志》自宋建炎二年,尔后虽屡决,皆东夺汴泗。至是始改趋陈颍。河经徐州凡一百六十一年。按阳武至怀远皆非苏境。故冯氏志稿不录。但不载此节,则大河这次离苏境,其后入苏境,原委不解。)

成宗元贞二年九月,河决杞、封邱、祥符、宁陵、襄邑五县。(《徐州府志》是为河复东行之始。)十月,河决开封县。

大德元年三月,归德、徐州、邳州、宿迁、睢宁、鹿邑等县河水大溢,漂没田里。七月河决杞县蒲口,(《元史·尚文传》授河北河南肃政廉访使。河决蒲口,台檄令文按视防河之策。文建言:揆今之计,河西郡县,顺水之性,远筑长垣,以御泛滥,归德、徐邳,民避冲溃,

听从安便。被患之家,宜于河南退滩地内,给付顷亩,觉得永业。蒲口不塞便。朝廷从之。山东宪部争言不可,乃塞之。来岁,蒲口复决。塞河之役,无岁无之。是后水北入复故谈,竟如文言。)(按:传言徐、邳民避冲溃云云,是河又经苏境之证。)归德、徐州、宿迁、睢宁、鹿邑、河南、许州、临颍、郾、睢州、襄邑、大康、扶沟、陈留、开封、杞等县,河水大溢,漂没田里。五月,河决汴梁,发民夫三万五千塞之。二年六月,河决蒲口,凡九十六所,泛溢汴梁、归德二郡。九年六月,汴梁武阳县念念皆口河决。八月,归德府陈留、通许、扶沟、太康、杞县河溢。

武宗至大二年七月,河决归德府。又决汴梁封邱县。

仁宗皇庆元年五月,归德、睢阳县河溢。二年六月,河决陈、毫、睢三州,开封、陈留等县。

延祐二年六月,河决郑州,坏汜水县治。七年河决汴梁原武县。

英宗至治四年十二月,夏邑县河溢。

泰定帝泰定元年七月,曹州楚邱县、开州濮阳县河溢。二年五月,河溢汴梁,被灾者十有五县。四年八月,汴梁扶沟兰阳县河溢,河行汴渠,至徐州城东北,合泗入淮。

致和元年三月,河决砀山、虞城二县。

文宗至顺元年六月,河决大名路长垣、东明二县。

顺帝元统元年五月,汴梁阳武河溢。

至元元年,河决汴梁封邱县。三年六月,汴梁兰阳尉氏二县、归德府河水泛溢。

至正三年二月,黄河决白茅口。四年六月,北决金堤,径砀山丰沛十八州县,延袤济南河间,民居昏垫。五年七月,河决济阴。八年正月,河决迁济宁路。九年五月,白茅河东注沛县,遂成巨浸。十一年四月,命贾鲁以工部尚书为总治河防使,低廉兴缮。十一月工竣。(《河防一览》:黄河故谈自虞城以下,萧县以上,夏邑以北,砀山以南,由新集历丁家境、马牧集、韩家境口、司家境口、牛黄烟、赵家圈至萧门出小浮桥,此贾鲁所复故谈。)(欧阳玄《至正河防记》)七月,河决归德府永城县,坏黄陆冈岸。十六年,河决郑州河阴县。十九年九月,河决济州任城县。二十三年,河决东平、寿张。二十五年,东平须城东阿平阴三县河决,小流口达于清河。二十六年二月,河北徙。上自东明曹濮,下及济宁,皆被其害。济宁路肥水县西黄水泛溢。四月,命王宣为河南北都元戎府都事,统领治河。(《行水金鉴》)数月工成。

明太祖洪武元年,河决曹州双河口八鱼台。徐达北征,开塌口引河入泗,以济漕运。《明史·河渠志》二十四年,河决原武黑羊山,东经开封,又南行至项城,经颍州颍上东南正阳镇入淮,故谈遂淤。

成祖永乐九年七月,成立故谈,自命邱金龙口(即荆隆口),下鱼台塌场,合和会河,经徐吕二洪南入于淮。十三年,平江伯陈瑄督运筑淮安大河南堤。起清江浦,沿钵池山柳浦迤东,凡四十余里,制河南溢。《寰球郡国利病书》:十四年,河决开封,经怀远入淮。

宣宗宣德二年七月,积雨连旬。徐州河水泛溢,冲决堤岸。

英宗正宗三年八月,邳州河决。巡抚曹弘以闻,诏令随宜修筑。(《行水金鉴》)

代宗景泰二年,命工部尚书石璞治河。璞溶黑洋山至徐州以通漕。

景泰六年,命徐有祯为佥都御史,溶渠张秋。会黄河南流,沙湾始塞。自此河出济漕,南归徐吕。

孝宗弘治二年,河决汴城入淮。复决黄陵冈入海。命户部侍郎白昂、兵部郎中娄性治决河,筑堰于徐州,以杀河势。三年,白昂等筑堤浚渠于徐淮之间。自夏五月至秋七月,工竣。(徐溥浚《睢河纪略》:五年,河合沁水没兰阳考城,下决张秋,与汶水合而北行。《徐州府志》:自天顺末,河趋陈颍,既又分谈西来,至是全河北注。)七年二月,副都御史刘大夏筑张秋决口,濬仪封黄陵冈南贾鲁旧河,由曹入徐,以杀水势。又溶祥符淤河,至归德,分由符离宿迁小河口入淮,而北流天津,南出陈毫,皆通河流。八年正月,黄陵冈等皆塞。崇高河势复归兰阳考城,分流经徐州归德宿迁,南入运河,会淮水东注于海。南流故谈以复。《明史·河渠志》十一年,河决归德州小坝等处,与别支会流。经宿州睢宁,由宿迁小河口流入运河。十三年,巡按直隶御史曹玉奏,河决丁家境口,徐州并萧沛砀丰皆被河患,请敕修筑堤。十七年五月,淮安总兵官郭鋐奏,徐州小浮桥一带干涸,有妨侥幸,乞行疏濬。从之。(《明孝宗实录》)十八年,河徙至宿迁县小河口入漕河。

武宗正德三年,河徙。至徐州小浮桥入漕。(《孝宗实录》)四年,河决曹县杨家口,奈流曹单二县,东达王子河抵丰沛,舟楫通行,遂为大河。(《方舆纪要》)九月,又决曹县梁靖等口,围丰县城,两岸阔百余里。五年九月,河自仪封北徙,冲黄陵冈,入贾鲁河。泛滥横流,直抵丰沛。工部侍郎李镗上修河事宜,请兴奋名府地名三春柳至沛县飞云桥止。筑堤共长三百十里。以防河北徙,可保侥幸无虞。工部覆请从之。(《明武宗实录》)(按:是役以河南盗起罢。)

嘉靖二年,河决沛县。五年六月,徐沛河水溢,命总理河谈工部右侍郎章拯相度洽河。是年,黄河崇高骤溢,东北至沛县庙谈口,截运河注鸡鸣台口,入昭阳湖。汶泗南下之水,从而东。而河之出飞云桥者,漫而北淤数十里。河水没丰县,徙治避之。(《明史·河渠志》)六年,河决徐州及曹单城武丰沛等县,杨口、梁靖口,冲入鸡鸣台,夺运河,沛地填淤。粮艘阻不进。其冬罢章拯,以盛应期为总督河谈右都御史。七年正月,盛应期奏,请于昭阳湖东改为运河。会河决,淤庙谈口三十余里。乃别遣官濬赵皮寨孙家渡南北溜沟,以杀崇高。堤武城以西,至沛县南以防北溃。会旱灾修省,言者请罢新河之役。乃召应期还京,以工部侍郎潘希曾代。(《河渠志》)闰十月,潘希曾请浚黄河崇高,修筑济沛间东西长堤。得旨允行。(冯志稿)八年六月,丰沛单三县河堤成,凡一百四十余里。九年五月,潘希曾疏奏河复故谈。(《明史·河渠志》)帝悦,下所司知之,召希曾还京。九年,河决曹县胡村东,东南至贾家坝入古黄河,由丁家境口至小浮桥入运河。一自胡村寺东北分二支,一东南经虞城至砀山合古黄河出徐州,一东北经单县长堤抵鱼台,傍谷亭入运河。(按此支无苏地。)嘉靖十三年河徙,一出鱼台塌场口入运,一徙曹县榆林集南向徐州。是年十月,又决河南兰阳赵皮寨。南向毫泗,谷亭流绝,庙谈口复淤。时刘天和为总河都御史,役夫十四万,濬之。己而河忽自夏邑大邱回村等集冲数口,转向东北流,经萧县小浮桥。十四年二月,刘天和濬赵皮寨百二十里,至曹县梁靖口,又二百七十里通单县,至谷亭入泗。十五年,督漕都御史周金言:自嘉靖六年后河流益南,其一由涡河直下长淮,而梁靖口赵皮寨二支各入清河,汇于新庄闸。遂灌里河,水退沙存,曰就淤塞。新庄闸高洁二水之口,河淮既合,昔之为沛县患,今移淮安。因请于新庄更置一渠,以资蓄泄。从之。十六年,从总河副都御史于湛言:开睢州野鸡冈,由丁家境口入旧黄河,截涡水济洪。(《徐州府志》)此谈即引水济洪,仍由丁家境口下通彭城。十八年,从河谈都御史胡缵宗请,开黄河支流济通漕。十九年,河决睢州野鸡冈,由涡经毫州入淮。二洪告涸。兵部侍郎王以旂同河谈漕运二都御史郭捏平周金筑塞野鸡冈,濬李景口支河,由萧县以达小浮桥,凡六百余里。八阅月工成。二十一年,复凿野鸡冈崇高李景高级口,支河东注,以济徐吕二洪。二十四年,河决野鸡冈,南至泗州合淮入海。二十八年,河决砀山县北戎家口,出徐州茶城入漕。三十一年,河决徐州房村集,至邳州新安等处。侥幸淤阻五十里。总河副都御史曾钧上治河方略,乃濬房村至双沟曲头,筑徐州高庙至邳州沂河。是年,又决房村至曲头集,凡决四处,淤四十余里,命官濬之,三阅月而成。三十二年正月,从河漕都御史曾钧等请,开濬黄河下流,并筑塞草湾老黄河决口。三十一年,曾钧奏:草湾老黄河口冲激,渰没安东一县。是年二月,从刑部侍郎吴鹏河谈都御史曾钧等奏,建三里沟河牐。三十年,漕运都御史应槚奏:勘得三里沟河在淮河下流,黄河未合之上,淮水清多浊少。议者谓宜闭清河口,开三里沟,使船由三里沟出淮达黄。三十七年,河北徙悔改集淤而为陆傻头傻脑十余里。河分为十一。(《河渠志》:河至是遂决趋东北段家口,折而为六。曰:大溜沟、小溜沟、秦沟、浊河、胭脂沟、飞云桥,俱由运河至徐洪。又分一支,由砀山坚城集下郭贯楼,折而为五。曰:龙沟、母河、梁楼沟、杨氏沟、胡店沟。亦由小浮桥会徐洪。而新集至小浮桥故谈傻头傻脑十余里,遂淤不可复。自后忽东忽西,靡有定向,水得分泻后数年不至壅溃。)四十四年七月,河决沛县。险阻二百余里,侥幸俱淤,全河逆流。自沙河至徐州以北,至曹县棠林集而下。北分二支,南流者绕沛县成山杨家集入秦沟至徐,北流者绕丰县华山东北由三教堂出飞云桥。又分为十三支。或横绝,或逆流,入漕河至湖陵城口,发放湖坡达于徐州,浩淼无垠。乃命朱衡为工部尚书,兼理河漕。又以潘季驯为佥都御史,总河谈。(《明史·河渠志》)四十五年,朱衡开鱼台南阳抵沛县留城百四十余里而濬旧河。自留城以下抵境山茶城五十余里。由此与黄河会。又筑马家桥堤三万五千二百八十丈,石堤三十里。过河之出飞云桥者,趋秦沟以入洪。(《明史·河渠志》)由是黄水不复东侵,而沛流断。工竣,帝大喜。赋诗四章志喜。隆庆元年五月,加衡太子少保。(雷礼夏《镇新河工成记》)

隆庆三年七月,河决沛县。自考城虞曹单丰沛抵徐州均受其害。茶城淤塞,船阻邳州不得进,开回回墓。四年,河决邳州,总河侍郎翁大立言:治邳阏阻之策有三,一开泇口,一就新冲,一复故谈工。仍请复故谈以济现时之急。(泇口即朱衡。翁大立请于梁山南别开一河以漕避秦沟之险。)五年四月,河自灵璧双沟而下,北决三口,南决八口。支流发放,大势下睢宁出小河。而匙头湾八十里正河悉淤。潘季驯役丁夫五万尽塞出口。且濬匙头湾故谈以复。(按:北决三口者,油房、曹家、青羊。南决八口者,关家、曲头集、马家、阎家、张渡、王家房、白浪浅。见《徐州府志》)六年八月,工部尚书朱衡议:专事徐邳河修筑长堤,自徐州至宿迁小河口,三百七十里。并缮丰沛大黄堤,正河安流,侥幸大通。(《河渠志》)

万历元年,河决房村,筑沛县洼子头至秦沟口堤七十里。古北堤除筑新堤外,别筑遥堤。二年,河决邳州东娄庄等数口,寻筑塞之。三年八月,河决砀山及邵家口曹家庄韩登家口面北。总河都御史傅希挚改筑砀山月堤。暂留三口为浅水之路,至冬并塞之。四年三月,从漕臣吴桂芳请,开草湾入海之路。七月工成。河决韦家楼,又决沛县缕堤、丰曹二县长堤。丰沛徐州田里漂没无算。河流啮宿迁城。从桂芳请,迁县治,筑土城以避之。五年,河复决崔镇。宿邳清洮两岸多坏,黄河日淤。是年,秦沟复淤。(《明神宗实录》:先是,嘉靖三十二年夙昔,黄河由小浮桥,后徙由沛县飞云桥,继由徐州大小溜沟以入牐河。四十四年,河大决,改由秦沟出口,致使茶城岁患淤洼,至是复故谈。)六年,命吴桂芳为工部尚书,兼理河漕,裁总河都御史。桂芳甫衔命而卒。六年,潘季驯代吴桂芳。时给事中李涞请多濬海口以导众水之归。给事中王谈成请塞崔镇决口,筑桃宿长堤,修理高家堰,开复老黄河故谈。并下河臣议。季驯与督漕侍郎江一麟相度水势,言为今计,惟成立陈瑄故迹,高筑南北两堤,以断两河之内灌,则淮扬昏垫可免。塞黄浦口,筑宝应堤,濬东关等浅,修五闸,复五坝,则淮南侥幸无虞。紧塞桃源以下,崔镇口诸决,则全河可归故谈。黄淮既无旁决,并驱入海,则沙随水刷,海口自复。而桃清浅阻又不及言。条上六议:曰塞决口以挽正河,曰筑防止以杜溃决,曰复闸坝以防外河,曰创沸水坝以固堤岸,曰止溶海工程以省亏损,曰寝开老黄河之议以仍利涉。悉从其请。《河渠志》七年十月,两河工成。(《河渠志》)是役筑高家堰堤六十余里,归仁集堤四十余里,柳甫湾堤东西七十余里。塞崔镇决口百三十。筑徐睢邳宿桃清两岸遥堤五万六千余丈,碭丰大坝各一谈,徐沛丰砀缕堤百四十余里。建崔镇、徐昇、李泰、三义减水石坝四座。迁通济闸于甘罗城南,淮扬闸堤坝无不修筑,费帑金五十六万两有奇。(《南河全考》)八年,开复邳州直河及宿迁小河。(《河防一览》)十一年正月,浚韩家口,引渠出徐州。十三年,河决范家口,水灌淮城。又决天妃闸,福兴渐淤。遣科臣常居敬督塞之。加筑范口石堤,全河复故。十五年,河决茶城寻淤。是年,复命潘季驯为右都御史,总督河谈。十六年,鲍家口开。十七年六月,河暴涨,决兽医口月堤,漫李高口新堤,冲入夏镇内河,坏田里,没东谈主民无算。十月,决口塞。是年,河决双沟单家口,筑塔山、羊山等堤。河防幸差使。草湾河通夺正河相配之七。至赤晏庙,仍归大河。(《淮安府志》)十八年,河大溢。徐州水积城中者逾年。众议迁城改河。潘季驯濬魁山支河以通之。起苏伯湖至小河口,积水乃消。(《河渠志》:时水势横溃,徐泗淮扬间无岁不受患。)二十年,两河防止凯旋。(潘季驯《防止凯旋疏》)二十一年五月,河决单县黄涸口。一由徐州出小浮桥,一由旧河达镇口闸。邳城陷水中。二十三年,工部覆奏。请令沿河诸臣导淮分黄,亟行兴举。二十四年八月,总河杨一魁兴工未竣。条上导淮分黄事宜十事。十月河工凯旋。(《河渠志》:是役役夫二十万,开桃源黄河坝新河。起黄家坝至安东五港灌口,长百余里。分浅黄河入海,以抑黄。强辟清口沙七里。建武家坝墩、高良涧周家桥石闸,泄淮水三谈入海。且引支流入江。于是泗陵水灾平而淮扬安。)二十五年四月,河复大决黄涸口,溢夏邑永城。由宿州符离桥,出宿迁新河口,入大河。其半由徐州入旧河。是年,总河杨一魁奏:溶小浮桥沂河口工竣。(《明神宗实录》:自河决徐邳,复见清泗,议者以全河水微,不利侥幸,决口不塞贻害场地,且恐下啮归仁,为徐泗患。独总河尚书杨一魁谓。黄堌口深阔难塞,议濬小浮桥沂河口。至是工程报竣。)二十七年,总理河漕刘东星奏:浚三仙台至赵家桥工成。(《明神宗实录》)二十七年三月,工部覆刘东星议:谓黄河自商虞而下,至小浮桥,下二洪,乃贾鲁老黄河故谈。自元及嘉靖年间,行之甚利。至三十七年,北徙浊河,而此河遂淤。今河决黄堌而南徙,由韩谈口至赵家圈百余里,冲刷成河,即先年议复之故谈。由赵家圈老黄河开挑,由东镇曲里铺石将军至两河口,直接三仙台新渠,计长仅四十里,挑阔十丈,深一丈,募夫五万东谈主,费可八万余两,不外一月有半,不错终了。报可。又是年八月,东星开赵囤至彭城贾鲁所濬故谈。起曲里铺至三仙台,四十四里。又起三仙台至小浮桥,开支流些许里。凡五月成。二十九年,河决单县蒙墙寺。入商永,南流与淮会。三十一年四月,河暴涨,冲鱼单丰沛间。又决单县苏家庄及曹县缕堤。又决沛县四铺口太行堤,灌昭阳湖入夏镇,横冲侥幸。三十二年,从工部尚书姚继可请,开泇分黄并举。(《明神宗实录》:工部尚书姚继可题,泇河已有收货,泇成而漕可藉。至于黄河冲徙,鱼鳖丰沛,若非顺水推舟,何故拯救元元。总河即李化龙议,于坚城集以上开渠引河,而下流多通,复分六坐楼苑家楼二路,而水势多杀。既不错移丰沛之患,又不至沿砀山之城,请开泇分黄并举。允之。)是秋,河决丰县,由昭阳湖穿李家口岸出镇口,上灌南阳湖。三十三年三月,总河尚书李化龙忽视严守堤奖惩。从之。(附李化龙疏略:年来缓于防止,急于挑浚。及至堤坏水溢;尚不引咎于守堤之不力,并且委罪于浚河之不深。则何不取河势不雅之也。河北岸自曹县以下,无入张秋之路。南岸自虞城以下,无入淮之路。惟是向来侥幸,由徐邳以达镇江,故河北决曹单丰沛间,则由昭阳湖三百六十里之淤途,易而为二百六十里之捷径。尔后黄河在山东直隶间能系侥幸之命根子者寡矣。独朱旺口以上,决单为沼,决曹则曹为鱼。与夫丰沛徐邳萧砀数十万生灵,总悬命于遥遥之一线,则防止亦何可缓也。防止固则上无泛溢,下必顺流。不固而下虽通行,上必旁夺。此一恒东谈主能辨之,而何恃议者纷繁也。客岁水行堤北,则曰:“昭阳湖不成行水,水且倒灌矣。”昨岁水分堤南,则曰:“新河不成行水,水且倒灌矣。”倒灌之说与筑塞之事缓。卒之堤溃河淤,水之取谈昭阳湖而南者安祥。安见其倒灌。则又何不取地势不雅之也。自朱旺口由苑家楼杜家楼以至小浮桥,险阻相较,可低三四尺。北高南下,居可知矣。若水入新河,两两分行,纵伏秋暴涨,不外溢岸而止。岂能自卑趋高,自下趋上哉!故上堤诚守,则河必在朱旺口险阻,亦其当然之势,又何倒灌之足患。倒灌之说,原为失堤者逃罪之地。乃其弊也。请西自开归,东至徐邳,必无不守之地。上自司谈,下至府县,必无不守之东谈主。掌印官与管河佐贰,同其奖惩。守巡与管河司谈同其功罪。庶东谈主东谈主在事,不得分藩篱。东谈主东谈主著肩,不暇腾口说。)是年总河侍郎曹时聘大挑朱旺口,由坚城集出徐州小浮桥。(《南河全考》:自苏庄至徐州几二百里,悉州县正官受役分地而浚之。河垂成,徐州之上有八九里许未及浚。而苏庄贴近黄河,堤工单薄。忽从地下穿入新渠,动荡东下,不待放水,流至未开处稍梗塞,遂泛滥新河除外,然大势已定,不错堤不停之。鱼沛单济之水,悉归大河。)三十四年四月,新河成。(《明神宗实录》:四月癸亥,大挑河工成,自朱旺口达小浮桥,延袤一百七十里。渠势无边,筑堤高厚,溃流复故谈。自十一月于今,阅五月而工成。)是年六月,河决萧县郭暖楼东谈主字口。北支至茶城镇口。三十九年,河决徐州狼矢沟。总河刘士忠檄中河郎中吴大忠淮徐谈袁应泰筑塞之。四十年,河决徐州三山口梨林舗以下二十里,正河悉为平陆,邳睢河水耗竭。总河刘士忠开韩家坝外小渠,引水坝东,复通舟楫。寻三山决口塞,河复故谈。四十一年七月,河决祁家店口,徐州城南胥溺。四十四年五月,河复决狼矢沟。(《南河全考》:决水由哈蟃周柳等湖入泇河,出直口,复与黄会。)是年六月,河决开封陶家店。四十五年,河复决狼矢沟,淹徐州东北各乡村,吕梁洪水乾。(《明神宗实录》:河臣王佑言:狼矢沟决口不可不塞。黄河故谈从邡久淤,直河泛滥可虞。)(《河渠志》:后二年决口长淤沙,河始复故,总河侍郎王佑加筑月坝以障之。)

天启元年,淮黄涨溢,决里河王公祠。淮安知府宋统殷、山阳知事练国是力塞之。二年四月,河决徐州郭家嘴。(《行水金鉴》)是年七月,河决。围绕睢宁县城,庐舍漂没。徙治避之。三年,河决徐州青田大龙口,徐邳灵睢并淤,吕梁城南隅陷沙。双决口亦满。险阻百五十里尽成平陆。是年七月,山阳外河决乾沟,南河郎中朱国盛、淮海谈宋统殷等筑塞之。更于清口分水处建立矶觜,以遏崇高之势。四年六月,河决徐州魁山堤,东北灌州城。一自南门至云龙山,西北天安桥入石狗湖。一由旧支河南流至邓二庄,历租沟东南以达小河。出白洋,仍与黄会。总河房壮丽题准大挑故谈,复加埽筑塞之。(《徐州府志》:徐民苦淹溺。议集赀迁城,给事中陆文件上徐城不可迁六议,而势不得已,遂迁州治于云龙山东。)是年九月,河决丰县欧好意思庙及十七铺。六年七月河决淮安匙头湾,逆入骆马湖,灌邳宿。

崇祯二年四月,河决睢宁新安口。至七月,城中尽圮。总河李若星请迁城避之。开邳州坝,泄水入故谈。塞曹家口匙头湾,逼水北注,以减睢宁之患。从之。是月,大水决郭家觜,灌石狗湖,由下洪渐入黄河。四年六月河决建义。诸口灌兴化、盐城。七年二月,建义决口塞。六月,河决沛县之满坝及陈岸水口。又决长山堤口。接头徐标率河防同知张俊英塞之。十五年九月李自成决河灌开封省城,民尽溺死。决口有二,曰朱家寨,曰马家口。命工部侍郎周堪赓督修汴河。十六年四月,塞朱家寨决口。五月,决口再溃。(《河渠志》:周堪赓言:河之大势尽归于东,侥幸已通。疏甫上,决口再溃。帝趣鸠工,未奏绩,而明一火。)(《通鉴·明纪》:崇祯十五年,贼围开封半年,师老粮匮,欲决黄河灌之,以城中子女宝货魂不守宅。有献策于巡按御史高云京者,谓河决则贼可尽,遂凿朱家寨日。贼自侦知之,移营高阜,多具舟筏以待。驱掠民夫数万,反决马家口以灌城。九月壬午夜半,二口并决,大雨连旬,河流骤涨,声闻百里,丁夫荷插者、随堤漂没者十数万东谈主,贼亦千里万余东谈主。河入自北门,灌城东南门以出,注涡水。城中百万后饥疫死者十之二三,至是尽没于水。巡抚高名衡等乘小舟及周王恭枵等从后山登城楼,王燮自河北以舟来迎获免。)

清顺治元年七月甲辰,以内文告院学士杨方兴为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史,总督河谈。是年,黄河自复故谈。二年,河决考城之刘通口。闰六月已丑,河决王家园。(《东华录》)三年,刘通口河流北徙,自午沟至徐州河涸。四年,河决宿迁罗家口。五年四月壬申,开封河工成。)(《东华录》按:即刘通。)九年七月戊戌,户部左侍郎王永吉条陈治河事宜。(原奏略曰:黄水自邳宿而下,至清河口。淮泗之水聚于洪泽湖,亦出清河口。淮黄交会东入于海。然黄强淮弱,势不相敌。淮泗逼而南趋直走四百余里,出瓜州仪真,方能达江。一线运河收速甚紧,即有大小闸洞一齐宣泄,而海口不开,下流梗阻,是以河堤溃决。修筑岁费财富,九载以来,八年昏垫,海口之当开,刻退却缓者。)(《清世祖实录》)(按:王永吉疏言:“九载以来,八年昏垫”是自顺治二年至是年河无岁未定。而史不尽书,今录以补。)是年,河决河南封邱大王庙口。从直隶长垣趋东昌北入海。(《一统志》)(按:《梅村诗集·七律即事其五》自注:“金龙口决,河从北入海,清江宿迁水势稍缓,皆起新沙。”吴氏翌凤注:金龙口在封邱,即大王庙口。)十二月癸卯,杨方兴请复修兴福闸。原疏略言:“清口为淮黄交织之处,淮弱黄强,遂内灌。前东谈主置闸筑坝,原以防浊沙淤之患。自闸禁废弛,岁需挑濬,为费不赀。今请于清江通济二闸适中处,寻兴福闸原址,先行成立。启一闭二,以时宣泄,岁可省无尽挑濬之费。十年十一月,邳州董家堂河决。(《清世祖实录》)顺治十年十一月戊申,河谈总督杨方兴言;“黄河旧达邳城,因患其淹灌,始徙于艾山之阳。不虞土中伏有虎山,复激水北流。今董家堂堤岸冲决,势难捍御。议于虎山象山以南改挑新河四千一百七十余丈,旧河筑坝截流,使水尽归新河,以利侥幸。章下部议。十二年,大王庙决口塞。十四年七月庚申,谕吏部右侍郎朱之锡气度端醇升兵部尚书兼右副御史,总督河谈,提督军务。十五年,河决山阳之柴沟姚家湾。河谈总督朱之锡筑塞之。

康熙元年七月,筑塞桃源县烟墩决口。二年十月丙辰,淮徐谈事务归并淮海谈。四年,河决安东茆良口诸处。五年十一月巳亥,以杨茂勋为河谈总督。七年正月戊申,杨茂勋奏:烟墩复决,大溜南徙,正河淤成平陆,计三十里。亲赴河干相度河形,先挖引河。一面接筑进埽,决口渐狭。逼水由引河而下,向之淤为平陆者,已通舟楫。(《清实录》不异)六月庚辰,烟墩工竣。是年,河又决桃源黄家嘴。(《清实录》:工部议覆杨茂勋奏,河决桃源黄家嘴,坏堤工百余丈,令该督速行确勘修筑,从之。)八年十月乙丑,以罗多为河谈总督。是年,河决清河之三汉口。九年四月丁亥,改淮海谈为淮扬谈。辛亥,增江南清河宿迁归仁堤同知各一,主簿各一。乙卯,河决归仁堤。(《清实录》)九年,河决清河之王家营二堡卢家渡文采寺至永兴集。(《扬州府志》:自九年后,黄运等并归仁堤瞿家坝白洋河等工,俱用正赋濬筑,皆总河罗多所请。)十年二月已丑,以王光裕为河谈总督。八月,茆良诸决口塞。(《淮安府志》:先是山安一带决口甚多,而茆良口为大。茆良决于康熙四年,历今七载始塞。)十月,河决桃源之陈家楼,即塞之。(《清实录》:十月乙己,王光裕奏:河决桃源,坏民堤傻头傻脑十余丈。下部速议。)十一年四月癸卯,命侍卫吴丹学士郭廷祚阅视河工。六月辛丑,以吴丹郭廷祚回京言:“黄河自宿迁至清河,皆为蹙迫。虽有遥堤一层,未足捍蔽水势。应否于遥堤除外,再筑遥堤”。谕工部行河谈总督漕督会同商度。十四年,河决徐州之潘家堂及宿迁之徐家楼。是年,河又决王家营,清河水入县城及睢宁花山坝口、辛安、黄山、白山、刘家庄、董家庄、青羊、木社等处。十五年,河决宿迁之白羊河于家冈。又决清河张家庄、王家营及安东邢家口二铺口、山阳之罗家口诸处。十六年七月,河决宿迁之杨家庄。十七年十一月,靳辅塞清河安东决口九,建王营决水坝十,挑烂泥浅引河五。是年从靳辅请,于黄河崇高徐州及萧宿等县各建减水坝,以减黄河涨水。萧县堤决。二十年,塞杨家庄决口河工凯旋。(《淮安府志》靳辅治水,巧合师潘季驯遗意。其最要者,均剂黄淮,使势均力敌。黄偏强则蹑淮内灌之患立至。淮偏强则遏淮上停沙立见。于建高堰立水坝以泄淮。又于徐睢山麓凿自然闸坝,遇黄涨减归洪泽,去河既远。沙澄水驶,并作淮势以敌黄流。二渎既均,遏蹑并绝。)二十一年五月,河决宿迁徐家湾,塞之。六月,河决宿迁萧家渡。三十二年,河归故谈。二十四年,诏从靳辅请,于砀山徐州睢宁加建减水坝,以资宣泄。二十六年,开中河,自仲庄至宿迁。二十七年,河决李家楼口。五十八年,挑王营东引河。六十年,河决武陟詹家店马营口等处,灌濮范寿张。与赵王河合出运河,下大清河入海。(《徐州府志》:河自顺治九年北流,越三年。塞归故谈,至是复决而北趋。河经徐州凡七十八年。)六十一年,总河陈鹏年塞马营等口,河复故谈。

雍正三年六月,睢宁南岸朱家口河决,由宿迁虹县泗州达洪泽湖。总河皆苏勒塞之,未竣。四年,朱家涎水复溢。十二月,决口合。七年,改河谈总督为江南河谈总督,驻清江浦。

乾隆二年,总河移运口于旧运口以上,与三议河接。七年七月,河溢冲滩铜山之石林、黄村二口。东决沛县缕堤,入微山湖,淹及滕峄。八月工开。十年八月,河决阜宁陈家浦。十月,塞之。十五年,豆瓣集河溢,塞之。十六年六月,河决阳武祥符。分流入直隶山东,至张秋。梗运河入海。十一月塞之,仍反正河。十八年九月,河决铜山县张家马路。全溜南注灵璧虹等县,归洪泽湖。由五坝泄入高宝,东注下河。十二月,塞之。二十一年,铜山北岸孙家集河水漫溢,掣溜灌入微山湖,下及荆山桥河。铜、邳、宿、桃、海诸州被淹。荆江山淤为幽谷。遣刑部尚书刘统勋督筑,十月塞之。(《东华录》:十月甲申,刘统勋署南河总督,代富勒赫。)二十六年七月,河决中牟杨桥,趋尉氏县。贾鲁河由涡河入于淮,十月塞之。(《东华录》:八月己巳,谕祥符黑冈口漫溢。已命裘日修前去会办。兹据奏:河溜夺出杨桥,直趋尉氏县,贾鲁河旧流淤浅,于河防最关蹙迫。著大学士刘统勋协办大学士公兆惠速往督率查办。十月己亥,河南杨桥漫口合龙。)三十一年八月,河决铜山县韩家堂,分溜南下。由铜山、睢宁、宿迁、灵璧、虹县各境入洪泽湖。十月,塞之。(《东华录》:乾隆三十一年八月癸卯,铜山县韩家堂河溢。十月辛亥,韩家堂漫口合龙。)三十六年十月,河决桃源厅陈家境口,寻塞之。(军机处谕档:三十六年十月十二日,高晋奏:桃源厅陈家境口漫口合龙。)三十九年,河决淮安老坝口。漫水入府,十月塞之。(《东华录》:是年九月乙卯,谕:伊龄阿奏,淮安一带被水冲刷情形,漫口至七十余丈,司理亦殊不易。高晋督办固属谐和,何婿于勘办潘家引河后,即速赴老坝口会同速办。十月壬午,老坝口堤工合龙)。四十一年,高晋萨载请于陶庄上复开引河,使黄水绕北下注净水,至周庄与黄会二渎并流。绘画入告,以之引河成。来岁放河由陶庄北行,旋塞旧河口坝。(《淮安府志》:于是河流畅注,清黄相安。复移东水坝子平成台。)四十三年闰六月,河决仪封考城等汛,全溜由贾鲁河故谈南达毫州涡水入淮。四十五年二月,塞仪封决口。七月,河决睢宁郭家渡,三股分注洪泽湖。九月,塞之。四十六年六月,河决邳睢厅南岸魏家庄,注洪泽湖。八月,塞之。七月,河决河南北岸青龙冈,全溜入运。分泄微山诸湖,下注邳宿。九月,青龙冈漫水淹沿沛县城。(迁治标。)四十八年三月,塞青龙冈决口。五十年八月,黄水倒漾清口淤平。(《淮安府志》:始议借黄济运。)五十一年七月,清口一带黄河北岸李家庄汤家庄先后决溢。十一月,塞汤家庄漫口。五十二年六月,河决河南睢州十三堡,由商邱一带从涡入淮。十月塞之。五十四年五月,河决睢宁周家楼,分由宿迁桃源入洪泽湖。十月,塞之。五十五年,河溢出砀山王平庄民堰,萧宿被水。十月塞之。五十九年六月,丰汛四堡曲家庄河溢。水由丰县净水河入沛县食城河注微山湖6七月塞之。嘉庆元年六月,丰汛河溢。十一月十五,塞之。十一月二十,丰汛复决。(见《嘉庆上谕》档。)二年正月,丰汛决口复塞。七月,砀山杨家坝河溢,下注洪泽湖。寻又决山东曹汛北岸。是年八月,杨家坝决口塞。十二月,山东巡抚伊龄阿奏:“曹汛决口合龙。”寻溃蛰。三年八月,河南睢州上汛堤工漫溃南注,分流睢州宁陵鹿邑,由毫州入洪泽湖。曹汛决口断流,下淤涸。四年正月,东河总司马驹奏:“睢工合龙,全河复归帮谈。”八月,砀汛部家坝河决。五年十一月,邵家坝决口塞。八年九月,河决封邸衡家搂。决口塞,河归教激,十一年五月,启放王营减坝。六月,掣动大溜,直注周汛鲍营可张家河,入南北六塘河,汇为一派,下漫入海。七月,河决睢宁宿南厅三堡,分流审周家接旧河形入沈家湖,从归仁堤归洪泽湖。八月,河决周汛迤上六里之郭家房土堤。水仍归周汛漫口,河形下注。九月,两江总督铁保等奏:“周汛决口堵合。河又决徐州苏家山右坝,分入运河。”十二月,塞郭家房苏家山决口。十二年二月,塞王营减坝决口。是月,河溢山安马港张家庄,分流由灌口入海。七月,卑宁县陈家浦决溢,由王率港入射阳湖入海。

十三年正月,陈家浦决口塞。六月,云梯关外马港六套一带河溢。十五年十二月,塞出安厅(即马港)六堡一带决口,河复故谈。十六年正月,以河复故谈,增设淮海谈。七月,河决邳绵拐山,由花山湖归顺堤三分岔湖入运。又决萧南砀山汛李家楼,分由毛城铺宣泄旧路入湖。八月,塞绵拐山决口。十一月,王营减坝决口塞。十七年二月,塞李家楼决口。十八年,河决河南睢州下汛二堡。全黄夺溜,尽归洪泽。苏境正河水落停淤。二十年二月,睢工塞口成。苏境正河复归故谈。(《续行水金鉴》:是年三月初三日,黎世序奏“雎工台龙,江境黄河初归故谈,两岸防止倍宜在意。”)二十四年九月,河决武陟堡马营坝,分流下注张秋。二十五年三月,塞马营坝决口。是年,河南仪封三堡复决,十二月塞之。(《东华录》:是年十二嚣丁酉,河南仪封漫口合龙。)

谈光六年八月二,以黄淮并涨,启放王营减坝,掣动大溜,安东沐阳海州一锵皆成巨浸。七年三月庚辰,琦善等奏:“堵合减坝。”戊戌,以琦善等又奏,谕:请“开减坝,原为泄黄。今并无戏效。依然倒灌。总须勘明致病之由,速筹拯救之策。”十二年八月二十一妇,桃源县东谈主陈端等盗挖桃南厅于家湾大堤,掣动大溜,永入洪泽湖。十三年正月,塞桃南厅于家湾决口。二十一年六月癸卯,河南下南厅祥符上汛河溢,下注凤颖入淮。二十二年二月初八,塞祥符上汛决口,河归故谈。七月庚午。江苏桃北厅崔镇汛扬工河溢,自下口萧家庄刷宽夺溜穿运河破遥堤,由六塘下淮。二十三年六月,河南中河厅中牟汛九堡河溢,夺贾鲁河,下经陈颖入淮,扬工断流。二十四年十二月二十四日,塞中牟下汛九堡决口,河归故谈。二十五年六月,江苏中河厅桃原汛北岸河溢。八月,中河厅桃源汛决口塞。二十九年六月,河决清河县五套以下之太平河,淤成平陆。旋塞之。

成丰无年八月,河决丰北厅下汛兰堡,北出四文达昭阳湖,南出三支达徽山湖。三年正月,丰北厅下汛三堡决口塞。是年五月,丰北厅下汛兰堡复决。丰沛漫流还是。五年六月,河决下北厅兰阳三堡铜瓦厢,迳东北山东张秋穿运,夺大清河入海。(《东华录》:成丰五年六月癸丑,谕,蒋启扬奏:“下北厅兰汛铜瓦厢堤工危境。六月十九日浸溢过水,二旬日夺溜,正河断流,浸水微向西趋,直注东北。”七月丙戌,李钧奏:“黄河流失向西北斜注,淹及封邱祥符二县村庄。复折转东北,浸注兰仪考城及直隶长垣县村庄。复分三股,一股由赵王河走山东博州府迤南下注,两股由直隶东明县南北二门分注,经山东濮州范县至张秋穿运,总归大清河入海。”按,自铜瓦厢闪后,河遂北徙,苏境无水。特志之。)

第二卷 厅汛表

徐州谈猎U者

丰北厅,通判。原属徐州河务同知。乾隆五十六年改设。咸丰十年六月裁。

铜沛厅,同知。原属徐州河务同知。乾隆二年改设。咸丰十年六月裁。

邳北厅,通判。原属邳睢管河同知。乾隆五十六年裁六塘河同知改设。咸丰八年归并宿北同知。咸丰八年裁。

宿北厅,同知,原属宿虹河务同知。嘉庆八年改设。咸丰十年六月裁。

萧南厅,原属徐州河务同知。乾隆二年闰九月增设通判。三年十二月铸给丰萧砀河务通判关防。五十五年十月改为萧砀南岸通判。嘉庆五年改为同知。嘉庆五年改设萧砀南岸同知。咸丰十年六月裁。

睢南厅,同知。原属邳州睢宁灵壁河同知。乾隆五十二年正月,分南河邳睢厅为睢南邳北两邳睢同知。原设同知为睢南同知,咸丰八年并归宿南通判。咸丰八年裁。

宿南厅,原属宿虹同知。嘉庆八年改设。咸丰十年六月裁。

淮海谈

桃北厅,原属桃源同知。乾隆五十四年以桃源同知改设。成丰十年六月裁。

山安厅,原属山清安海同知。康熙十一年分山清桃盐同知设安海,十七年裁并。名堂山清安海同知。康熙十九年分设山安外河同知。咸丰十年六月裁。

海安厅,同知通判,原属山安同知。嘉庆十六年正月设海安厅抚民同知。谈光十四年五月改通判。咸丰十年六月裁。

桃南厅,通判,原属桃虹同知。乾隆五十四年二月改镇江府通判为桃源南岸通判。咸丰十年六月裁。

海防厅,原属明淮安府海防同知。雍正九年改山阜南岸同知为外河同知。咸丰十年六月裁。

海阜厅,原属海防同知。嘉庆十六年正月设海阜同知。咸丰十年六月裁。

外南厅,本山清外河同知。康熙十七年改由山清安海河务同知。乾隆十三年改外南同知。咸丰十年六月裁。

里河厅,本山清河务同知。康熙十三年后改山清盱眙河务同知。十七年后改山清里河同知。乾隆改里河同知。咸丰十年裁。

高堰厅,康熙三十八年设高堰通判。驻高家堰。咸丰十年六月裁。改设淮安府同知。

淮扬谈

外北厅,通判,原属外河同知。嘉庆十六年分外河厅之北岸汛设。咸丰十年六月裁。

山盱厅,山盱通判,谈光十四年五月改设同知。咸丰十年六月庚辰裁。

扬河厅,通判,咸丰十年裁。

常镇谈

扬粮厅,谈光二十年扬粮通判改为扬运通判。二十九年并江防扬运两厅为一,曰江运同知。咸丰十年裁。

江防厅,同知,谈光二十九年七月,改扬州府江防同知为江运同知。咸丰十年裁。

南河淮汛

徐州谈属丰北厅

通判一员,守备一员。处置砀山、丰县、铜山三县境内黄河北岸工程。上自山东单县粮河厅马良接壤起,下至铜沛厅大坝汛大谷山止。缕堤长二万七千四百丈二尺。为汛三:曰丰上汛,曰丰下汛,曰铜汛。

丰上汛,县丞一员,千总一员,协防一员,管堡夫四十名,兵八十八名。汛地自山东单县界马良集起,至丰下汛毛家马路界止。缕堤长八千六百十六丈,属砀山县境。马良接壤处土坝一谈,长一百五十丈。雍正十年筑。吴家寨起,至贾家楼止,外越堤一谈,长七千二百七十六丈。嘉庆二年并七年两次创筑。今作缕堤。六堡二坝越堰长八百七十九丈。嘉庆二年筑。又筑二坝外越堰一谈,长一百三十丈。外镶埽长一百五丈,旋淤。贾家楼外抢修埽,长六十八丈。嘉庆十一年建,旋淤。吴家楼越堤一谈,长九百四十三丈。康熙三十九年筑。内有旧涵洞一座,宽高各一尺六寸。

丰下汛,主簿一员,把总一员,协防一员,管堡夫七十八名,兵九十名。汛地自上汛界起,至铜汛黄村坝尾止。缕堤长八千一百八十五丈二尺。自上界至兵七堡,堤长二千二百七十三丈,属砀山县境。接前至天十一堤止,堤长三千六丈二尺,属丰县境。接前至黄村坝尾止,堤长三千九百六丈,属铜山县境。杨家庄越堤一谈,长五百二十丈,乾隆二十五年筑。蟠龙集外越堰一谈,起吴家楼铁犀,迄御水坝。长九百七十二丈。嘉庆十二年筑。十四年于堰头,筑马盘堰一谈,长傻头傻脑丈七尺五寸。堰外间筑挑坝二谈。坝头并各档内,皆镶护埽。今淤。蟠龙集堰外迤上挑坝三谈,用柴盘头。旋淤。又迤下柴坝土挑坝五谈。各坝空档岁修护埽一百五十八丈三尺。十二年后建。陈家坝下至御水坝,柴土坝八谈。各坝档内岁修埽工长一百四十六丈二尺。嘉庆十三年二十年先后建。唐家林柴土挑坝五谈,岁修埽工长四十丈,嘉庆二十一年建。于家庄挑坝五谈。嘉庆八九年筑。包家楼挑坝一谈长二百八十丈。嘉庆六年筑。石林南坝圈堰一谈,长一百五十六丈。嘉庆十五年筑。现有岁修埽工四十四丈三尺。石林工后越堤一谈,长八百三十丈。乾隆八年筑。堤内格堤一谈。乾隆五十五年筑。接下梁家马路越堤一谈,长四百六十丈。乾隆二十二年筑。接下二越堤一谈,长四百八十五丈。乾隆三十二年筑。堤南兵九堡越堤一谈,长四百六十丈。嘉庆二十年筑。外有埽工,今淤。胡家马路挑坝,长四百八十一丈八尺。嘉庆十二年筑。在石林工下。黄村土坝一谈,长三十丈。嘉庆十二年筑。

铜汛,巡检一员,把总一员,协防一员,管堡夫四十八名,兵八十三名。汛地自丰下汛界黄村坝尾起,至大谷山铜沛大坝汛地止。缕堤长一万五百九十九丈,属铜山县境。徐家庄挑坝一谈,长一百五十丈。嘉庆十二年筑。五兵堡挑坝四谈,嘉庆八年筑。潘家屯:乾隆三十九年秋,河东总河姚树德以是年天旱,微山湖存水较少,不及济运,奏请于徐州北岸潘家屯开堤,引黄入湖。特命大学士仍管两江总督高晋勘办。当即勘覆,江南黄河上游,别无旁泄之路,惟有毛城铺与苏家山二处。而苏家山滚坝,因有大谷山两相夹峙,坝建山根,自然节制,不成照办。惟有仿照毛城铺作念法,量为收小。于潘家屯建立碎石滚坝,宽以二十丈为度。两堤头签桩砌石裹护。仍于滚坝外建束水堤,并闭口草坝。酌留口门六丈,觉得金门要道。应于潘家屯东南米家庄场地,开挑进黄引渠一谈,长二千一百十丈,深九尺,与新建坝底相平。势成倒钩,不致吸留。坝内旧日冲刷河形,名耿河,长五千九百三十丈。量为相易,两岸各筑子堰五千一百余丈。俟徐城水志消至六尺时怒放,俾过水二尺入湖。徐城志桩长至七尺以上,即行堵闭。奏奉殊批。既故意无害,自当上紧兴工。衔命办竣。四十年复又启放。迨后黄河渐高,未敢再启。已久培筑大堤,一律修守坝下河堰。四十七年微湖水发,均为刷垫。夫十四堡土坝四谈,嘉庆八年筑。谢家马路、许家马路、张家庄、刘家马路、田家马路、李家庄各土坝一谈。嘉庆十二年后筑。夫二十堡起大谷山南面,嘉庆十二年包砌碎石,长一千八百四十丈。张家庄因乾隆四十六年河南青龙冈漫溢,黄水东注南阳微山等湖。开挖堤工分泄入黄。四十八年堵闭。

徐州谈属铜沛厅

同知一员,守备一员。处置铜山县境黄河两岸工程。北岸自丰北铜汛接壤大谷山起,至邳北厅属董汛邢家楼接壤止。堤长一万二百九十一丈,连山顺计,共程一百八里零。为汛一,曰大坝。

北岸大坝汛,主簿一员,吕梁司巡检一员,把总一员,协防二员,管堡夫五十二名,兵一百七十五名。汛地上自丰北厅铜汛界大谷山起,中历各山,至邳北厅董汛邢家楼接壤止。缕堤间段共长二百九十一丈。有堤无堤计程一百八里零。大谷山至苏家山:康熙十七年筑堤,长四百四十七丈。乾隆二十四年,即堤顶建碎石滚坝,长五百二十丈。坝上临黄挑河长三百丈,以泄黄涨。后因河势直接,四十六年改于苏家山根挑河,长七百九十六丈。引黄入坝,积久渐淤。并将滚坝南长三百十丈淤没,止存北长二百十丈。嘉庆三年过水太畅,跌塘堵合于坝外,加砌碎石。六年复于坝上由大谷山至苏家山,筑缕堤一谈,长六百十丈,外抛碎石。又兴奋龟山至小龟山筑格堤一谈,长一百八十丈。又自小龟山至凤凰山筑缕堤一谈,长三百四十五丈。为大谷山新筑缕堤重门之障,苏家山石闸一座。康熙二十一年修建。金门口宽四丈,南墙石高一丈二尺,北墙石高二丈四尺。嘉庆八年,两墙各加石三层。十四年,南墙上雁翅上,接筑石匠,长八丈,计石十二层,本为减黄济运随时启闭,水同大谷山滚坝减下之水,由闸下水线河达彭家口河,入荆山桥河,入运。嘉庆十三年后,于今未放。闸上已筑缕堤。凤凰山天皆庙之东,嘉庆十二年筑碎石挑坝,长三十四丈,以逼水线河下注之水。荆山桥河一谈,自微山湖边起,至邳州界止,长一万九千七百五十二丈,上承照阳、微山二湖之水,经蔺家山出荆山桥下,至邳州猫儿窝入运。乾隆二十三年水利案内复加相易。嘉庆十二年,大谷山闸坝泄黄过大河间淤塞。蔺家山为微湖尾闾总汇之区,向筑拦河坝,长一百二十三丈。乾隆四十八年奏明中筑柴坝长四十三丈,以蓄湖水,随时启闭。荆山桥石桥一座,康熙三十年里东谈看法某捐修,长三百六十二丈。岁久倾圮。乾隆十一年,河臣白钟山以该桥为南北通衢中正途,驿递要谈,奏请重建石桥长四百九十二丈,内中间大桥十九孔,每孔口宽一丈一尺,高一丈六七八尺。西首平桥九十五孔,每孔口宽七尺,高七八九尺,至一丈二三四五尺。东首平桥四十五孔,每孔口门宽七尺,高六尺,至九尺一丈二三尺。陡山至子房山缕堤一谈,长一千四百二十六丈。康熙三十八年筑。堤下有镇口闸一座,即明时旧运口,久淤。黄山至骆驼山止,缕堤一谈,长二百二十五丈。内康熙五十八年原建,长九十丈。嘉庆十二年接长一百三十五丈。华家楼起至长山头止,缕堤一谈,长二千五十二丈。康熙三十八年帮民堰为缕堤。堤北邢家楼越堤一谈,长八百丈。康熙二十五年筑。嘉庆四年黄山坝漫溢,并水线河厉次倒漾,黄水淤平。又土山寺前土坝一谈,长三十丈。土山寺至时家山土坝一谈,长一百八丈。皆乾隆十五年筑。邱家山前土坝一谈,长一百二十五丈,嘉庆二十三年筑。凤凰山东关帝庙起至王家山止,缕堤长二千四百四十丈,系明季筑,即长樊大坝堤。北有明季所筑越堤一谈,长二百九十丈。接下越堤长四百九十丈。康熙六十一年筑。下越堤长三百丈,雍正三年筑。接下越堤二谈,一长一百七十丈,一长三百八丈,皆五年筑。接下越堤至白马泉迤东山根止,长四百二十四丈,乾隆八年筑。内有民修涵洞一座,宣泄白马泉水,由出面山裹头闸达房亭河入运。又自九山头起,至出面山止,遥堤一谈,长一千六百八十九丈,康熙三十八年筑。为大坝险工重门之障。内有民修涵洞二座,一雍正十年建,一乾隆九年建。裹头闸一座,康熙二十二年建。堤南碎石盘头土坝十谈,并各坝空档及工尾护崖碎石,共长四百八十五丈五尺。嘉庆二十一年至二十四年建。又夫十堡抢修埽工,五十九丈六尺。王家山至阎家山缕堤一谈,长一百三十丈,名天生坝。本系民堰,乾隆四年官为帮培。现长二百丈。茅家山至秋山头缕堤一谈,长一千六百三十四丈。本系民堰,原长一千五百五十四丈。雍正三年官为帮培。嘉庆三年又越接长二百六十三丈五尺。内以下首当作越堤,长一百八十三丈五尺。余为缕堤。堤南茅工埽工,长一百十七丈,埽工险阻碎石盘头土坝五谈,各坝空档并包坡碎石长一百七丈。嘉庆十七年建。董家山至陆家山土坝一谈,长二百四十丈。康熙十九年建,西面包砌碎石。庞家山至邳北厅属接壤止,缕堤长一千五百三十七丈。康熙十九年建。当今临河堤坡均包碎石。房亭河长二万一千五百丈四尺。

南岸郭汛县丞一员,把总一员,协防一员,管堡夫四十六名,兵一百四十八名。汛地上自萧南萧下汛胡家楼接壤起,下至三山头小店汛界止。南堤一谈,间山凑长七千三百二丈七尺。自萧下汛胡家楼起,至自然闸止,缕堤长一千七百二十九丈。内堤北滩面,嘉庆二十三年刷有顺堤河水入自然闸。二十四年于侯家楼筑作念拦水滚坝一谈,长五百六十丈。两端用土,中长一百七十丈,筑成碎石滚坝。较准北门志桩存水二丈三尺五寸,该坝过水二尺。俾有节束,以免自然闸吃重。又于迤东七百三十丈处河形内筑土坝,长一百五丈。又于迤下二百八十丈处筑土坝长七十丈。自然闸西临河筑顺水坝一谈,长傻头傻脑丈,嘉庆七年建。自然闸西堤南越堤一谈,长二百九十二丈,乾隆三十四年建。自然闸一座,金门宽三丈二尺,闸墙原高二丈二尺,康熙二十二年建。积年加高十六层,现高四丈一尺二寸。闸上东西闭口坝一谈,土尾柴头东长一百八丈,西长七十五丈,中长三十一丈。每年启闭西闭口坝之南格堤一谈。长四十九丈五尺。又自缕堤至东西闭口坝,各筑拦堰临水,一面护以碎石,皆嘉庆六年建。闸下河堰,起铜山经萧县,历安徽宿州、灵壁、泗州以达洪泽湖。嘉庆二十年创。十八里屯滚坝,其水由虎山腰泄入自然闸河。随培堰濬河,快要闸东岸王家山至赵家山筑堰一谈,长一千七百三十七丈,两面包护碎石。又培两堰,起自闸下,经萧县、宿州艾山止。工长一万五千六十一丈。内铜境堰长三千九百四十一丈,萧境堰长九千四百六十丈,宿境堰长一千六百六十丈。又自宿州史家山起,至彭家闸止,培堰长五千八百二十丈。铜萧境内间段濬河长七千四十九丈。宿州灵璧境内间段溶河,长一万三百九十丈。泗州境内间段濬河长六千四百九十丈。该处河堰向系场地州县修理,所花赋税归民摊征还款。这次需用较多,民情拮据。经督臣百龄河臣黎世序奏,准作正支出。苗家山至冰雹山,即十八里屯,缕堤一谈,长一千五十丈,康熙三十八年建。积年帮加,现长一千一百三十九丈。堤之东西两端,康熙二十二年各建有自然石闸一座。年久淤没。十八里屯,嘉庆二十年创建滚坝,以泄黄涨,而护徐州郡城。内缕堤之北凿山为底,就山建头石坝一座,两墙砌石。金门宽二十八丈,东墙高二丈四尺,计石二十层,两墙高一丈八尺,计石十五层。二十三年又加两层,闸尾至缕堤建东束水堤,长三百六十丈,西束水堤长二百八十丈。临水一面均护碎石。中挑河长三百五十四丈。较准北门水志,存水一丈七尺五寸,与该坝石底相平。二石坝一座,西距苗家山十丈。陂堤就山,金门宽三十丈。两墙砌石,中铺碎石为底。东裹头高二丈四尺,计二十层。西裹头高一丈九尺二寸,计石十六层。闸下即丁塘湖,东西南三面皆山。泄下之水向西出虎山腰。两山相持,中有洼槽。东西长一百十丈,南北宽十六丈。山根石脚连结,可作自然滚坝。水入自然闸河,湖之东西有黄山,筑堤长一百七十七丈。西包碎石,又阎家山至尖山筑堤,长九十六丈。拦御入湖之水,不令旁泄。自虎山腰起,至宿州艾山止,河长一万三千二百九十九丈。二滚坝迤东缕堤,北面碎石挑坝五谈。嘉庆二十年筑。迤下又筑碎石盘头土坝十谈,二十四年建。迤下九里沟埽工,长六十八丈五尺。迤下间段碎石土坝五谈。各坝档内皆砌碎石,包护堤陂。南山洼至韩家山缕堤一谈,长一百二十五丈。康熙三十九年筑。雍正五年接,长四十五丈,余皆后加。韩家山起至梁山口止,缕堤长四千五百八十丈,内堤北自山边起,至石矶嘴下柳园头止。新旧石匠长二千九百九十一丈七尺。查徐州护城石,明季间段创建。乾隆十六年翠华南幸,亲临阅视,指授方略,以近城石堤最为蹙迫,令将从前已有者加帮,以培其势,从前所无者,接筑以重其防。遵建工长一千五百六十八丈二尺。四十六年又补筑韩家山东石匠四百五十丈。内韩家山起长二十丈。计石十二层。接前神庙起长四百三十丈,计石十七层。皆四十六年建。接前周家庄起,至泰山庙止,长五百三十四丈五尺,计石十七层。乾隆二十二年建。自泰山庙起,至四大王庙止,长六百五十六丈二尺,计十七层,明季建。接下至东门外止,长二百四十四丈,计石十七层亦二十二年建。接下至拐角楼止,长傻头傻脑十五丈五尺,计石十七层,明季建。接下至梓潼阁止,长五百九十四丈二尺,计石十七层,亦二十二年建。接下至石矾嘴止,长六十一丈八尺,明季建。接下至石匠尾止,长一百九十五丈五尺,计石十七层,亦二十二年建。内四十六年间段加高一二三四层,嘉庆四年间段加高一二层,七年间段加高一二三层,十八年间段加高一二三四五层。前石匠外韩家山迤下大黄庙、黄楼等处,二十三年帮土作堤,包坡碎石匠长一千三百八十二丈二尺,外包碎石。嘉庆十八年办。又泰山庙后碎石挑坝三谈,嘉庆二十年建。又北门外抢修埽工,长二十四丈。又东门外越堤一谈,长二百六十丈,北坡包碎石,嘉庆十八年建。现已作缕。又自火星庙起,至石矶嘴止,长三百七十六丈七尺。乾隆四十六年后,积年于石匠外抛砌碎石,偎护石匠。石矶嘴迤下七百六十余丈处,乾隆四十年筑小越堤一谈,长一百丈。堤南杨家楼越堤一谈,长四百三十四丈。康熙三十八年筑。接下段家庄越堤一谈,长八百九十二丈,康熙三十八年筑。苏堤一谈,长七百九十二丈,南起云龙山,北至段家庄越堤。中有涵洞一座,乾隆二十三年建。泄石狗湖之水,经户部山北以达奎河。石矶嘴堤南贴近奎河,嘉庆二十五年建。石匠长五十五丈,石高十层。奎河一谈在铜境者,长一万九百三十九丈五尺,明季挑。乾隆二十二年水利案内复加挑濬,以泄郡城之水。

南岸小店汛,主簿一员,千总一员,协防一员,管堡夫四十八名,兵傻头傻脑十六名。汛地上自郭汛界三山头起,下至睢南厅王家堂汛接壤止。南堤一谈,长一万八十六丈。堤北距山根三十七丈处,顺水土坝一谈,长八百四十五丈,乾隆十一年筑。黄工韩家堂张家房,为昔年险要埽工。张工后塘,乾隆四十八年放淤。今埽皆淤闭。又魏工埽工,除积年抛护碎石停修外,现修工长六十五丈。又埽工迤下筑碎石土坝四谈,嘉庆二十年建。迤下孙家湾又筑碎石土坝六谈,二十一年建。迤下又筑碎石土坝三谈,二十四年建。小店埽工,除积年抛砌碎石停修外,现修工长二百四十一丈七尺。堤南杨横庄大越堤,长三千六百五十五丈。康熙三十一年建。内有潘家马路越堤二谈。一长三百十八丈,雍正五年建。一长三百十五丈,雍正四年建。迤杨横庄小越堤一谈,长二百八十四丈,亦四年建。接下黄家庄越堤一谈,长四百二十七丈。康熙三十八年建。接下韩家堂大越堤一谈,长八百十九丈。乾隆二十五年建。内有格堤长一百八十三丈,四十六年建。接下张工大越堤一谈,乾隆十九年建。原长七百五十丈,内上长四百六十丈。嘉庆十二年后当作缕堤。接下全家楼大越堤一谈,长九百丈。乾隆四十八年建。内有附缕堤李家楼越堤一谈,长三百七十丈。康熙三十八年建。又接下康熙三十六年原筑越堤,长七百九十二丈。现作缕堤。房村牛市河一谈,长万二千七百五十八丈。乾隆二十三年水利案内挑濬,以泄涝年积水,入孟江山,下出归仁堤达洪泽湖。宿州州统一员,本驻宿州。雍正十年移驻州城西北徐溪口,镇压场地。因徐溪涎水利河谈为毛城铺卑劣,乾隆十七年题改河缺属铜沛同知辖。摊派濉河闸坝工程,上自萧宿界起,下至宿州符离桥止,计九十七里有零。又摊派南股河,上自永宿接壤翟家桥起,下至符离集九孔桥止,计五十六里有零。又摊派北股河,上自萧宿接壤土型桥起,下至符离集七孔桥止,计五十三里有零。

456在线

徐州谈属邳北厅通判一员,守备一员。统帅睢宁邳州两境黄河北岸工程,上自铜山县铜沛厅属大坝汛界起,下至宿迁县境宿北厅属皂河汛界止,缕堤长一万九百五十二丈,又无堤山冈长四千七百四十六丈。为汛二:曰董家堂汛,曰五领班汛。

董家堂汛州判一员,千总一员,协防一员,管堡夫二十四名,兵二百三十又名。汛地自铜沛大坝汛界起,至五领班汛宋家湾工界止,堤长五千二百二丈。自接壤起至庙山止,缕堤长傻头傻脑十九丈。康熙十七年筑。庙山起,至绵山止,缕堤长五十八丈。嘉庆十七年筑。绵山起至虎山止。缕堤长三百五十四丈。堤后有康熙二十六年所筑缕堤一谈,起绵山止拐山,长二百七十六丈。现作越堤。鲤鱼山起至黄山止,康熙二十六年创格堤一谈,长一百三十八丈。蛟龙山起至马家山止,缕堤一谈,长三百四十三丈。康熙二十六年筑。马家山中间空档缕,堤一谈,长五十一丈。嘉庆十五年筑。马家山至小峰山止缕堤一谈,长三百九十丈。康熙十七年筑。小峰山起至青羊山止缕堤一谈,长二百一十丈。康熙十七年筑。青羊山起至五领班接壤止,缕堤长三千三百九十九丈。康熙十七年筑。内青羊山下,乾隆三十三年赵工放淤刷塌,以越为缕者,七百八十五丈。赵家庄旧遥堤一谈,长二百七十丈。又赵家庄后越堤长八百六十三丈五尺。康熙四十四年筑。内上长四十四丈五尺。已塌入河中。长一百九十九丈。连上首遥堤当作缕堤。下长六百二十丈,现为宋家房越堤。又乾隆三十四年所筑外越堤,长一百三十六丈。又乾隆二十一年创筑撑堤长二百丈。内上长一百八十丈,连上首当作缕堤。刘家马路埽工,乾隆五十五年建,长四十九丈。旋淤。赵家庄埽工,乾隆五十七年建。长一百十二丈。嘉庆七年淤闭。彭家庄埽工,乾隆五十一年建。长九十八丈。嘉庆二年淤闭。宋家房埽工,嘉庆十二年建。后渐下移。接生共长二百十二丈一尺。今全淤闭。夫七堡埽工,嘉庆十四年建。后渐下移。工长七十七丈四尺。埽外间段抛护碎石,迤下历次间档筑作碎石土坝十谈。档内各镶护埽。塘池越堤一谈,下抵羊山越堤,长四百七丈。康熙三十八年筑。接前至羊山止越堤一谈,长五百二十一丈。康熙二十四年筑。羊山起往南抵缕堤止格堤一谈,长一百十七丈。康熙十八年筑。张王庙东越堤一谈,起格堤至七坝越堤止,长五百丈。康熙六十年筑。七坝埽工,雍正五年建,积年提移,淤复不常。现修工长三百二十八丈九尺,埽外间段抛护碎石。工竣越堤至五汛宋家湾工尾止,长七百五十七丈一尺。雍正四年筑。内在董讯二百四十八丈一尺,在五汛五百九丈。

五领班汛州统一员,把总一员,协防一员,管堡夫三十名,兵二百名。汛地自董汛七坝尾起,至宿北皂河汛界直河止,缕堤长五千七百五十丈。宋家湾埽工,雍正四年建。现修工长傻头傻脑十四丈一尺。埽外间段抛护碎石。戚家堡越堤一谈,长五百二十七丈。康熙三十七年筑。沈家堂埽工,乾隆十二年建。五十九年上移于袁家庄七堡。嘉庆八年又上移侯家房。十一二年淤闭。工后原有雍正四年所筑越堤一谈,长五百八丈。因乾隆十二年沈工放淤刷去缕堤,即以越作缕。接下鱼鳞越堤一谈,长傻头傻脑十八丈。乾隆十九年筑。郑家马路埽工,嘉庆十三年后建,长一百丈七尺,十六年萧南李家楼漫工案内,挑浚卑劣河谈,将该处河身取直,于河内筑坝阻扰,上遂淤闭。十一堡埽工,嘉庆二十一年后接建埽,长一百四十七丈八尺。各埽档内历筑碎石盘头土坝十五谈。工后三官庙越堤一谈,长六百四十丈。康熙三十六年筑。

徐州谈属宿北厅

同知一员,守备一员,处置宿迁县境黄河北岸堤埽,上自邳北厅属五领班汛界起,下至桃北厅属崔镇汛古城界止。缕堤长一万七千五百五十三丈七尺。为汛二:曰皂河汛,曰大古城汛。

皂河汛巡检一员,千总一员,协防一员,管堡夫五十名,兵一百七十二名,汛地自邳北五领班汛界起,至大古城汛吴家墩界止,除北山无堤山坡六百六十一丈七尺,实缕堤长八千五百四十一丈。自接壤起,旧缕堤长二百三十七丈。接前嘉庆九年创筑外越堤一谈,长一千一百五十四丈。现作缕堤。其旧有缕堤,自兵头堡至兵五堡止,长一千六百十丈。当作越堤堤后减家庄越堤一谈,长六百丈。堤内格堤长一百十丈,皆雍正元年筑。接下朱家庄后越堤一谈,长五百十三丈。康熙三十八年筑。兵五堡至兵六堡旧缕堤长二百四十八丈。接前兵六堡至七堡嘉庆八年创筑外越堤一谈,长二百三十二丈。现作缕堤。接前雍正五年创筑外越堤一谈,长三百十二丈,乾隆五十九年当作缕堤。堤南张家窑埽工,嘉庆九年建。二十一年淤闭。接前以越堤为缕堤起,至夏家马路领班止,外起堤长一百五十八丈。乾隆四十七年筑。嘉庆十六年当作缕堤。堤南苗家庄埽工,嘉庆十六年建,二十一年淤闭。接前夏领班起,雍正十年筑坝台,长四百五十二丈,并建埽工。现修工长四百十二丈,埽外间段抛护碎石。该处南黄北运,相距仅数十丈。乾隆二十七年,高宗纯天子南巡,亲临阅视,指石放淤,遂化险为夷。自兵六堡至夏工尾止,旧缕堤长一千七十丈。嘉庆十一年当作越堤。先于雍正五年于领班工尾各筑格堤一谈。领班长二十三丈五尺,工尾长四十五丈。夏工尾起至兵十堡止,旧缕堤长三百七十五丈。接前至歧路口止,外越堤一谈长八百二十六丈。嘉庆九年筑。十一年当作缕堤。接前外越堤一谈,长傻头傻脑十五丈。乾隆五十五年筑。现作缕堤。接前外越堤一谈,长二百二十五丈。嘉庆十年筑。现作缕堤。接下何家庄外越堤一谈,长六百七丈。乾隆二十六年筑。堤南何家庄刘家庄埽工,共长三百七十七丈二尺。嘉庆七年建。十七年下移刘工。埽外间段抛护碎石,自兵十堡至兵十五堡刘工尾止。旧埽堤长一千九百五十丈。嘉庆十一年当作越堤。兵十五堡起至兵十八堡下止,旧缕堤长一千二百九十三丈。河工后越堤一谈长九十丈。嘉庆十八年筑。接下支河口越堤一谈长三百丈。康熙五十八年筑。又筑堤内格堤一谈长四十丈。旧叶家庄工后越堤一谈长五百二十三丈,康熙五十八年筑。接下越堤一谈长傻头傻脑十丈。乾隆五十八年筑。兵十八堡下起至北山根止,旧缕堤长一千六百四十八丈。现作越堤。兵十八堡下外越堤一谈长六百六十丈。康熙五十八年筑。乾隆五十八年溜走堤根,当作坝台镶埽。名叶家庄工现修埽长三百三十四丈。埽外间段抛护碎石。接越堤下首起至县西叶家林止,嘉庆十七年筑。外越堤一谈,长八百四十三丈。现作缕堤。又接长二十八丈。又北山南首张家桥起死党界止,嘉庆十五年筑缕堤长九十丈。

古城汛主簿一员,把总一员,协防一员,管堡夫四十四名,兵一百七十八名。汛地自西门外吴家墩皂河汛界起,至桃北厅崔镇汛界止。缕堤长八千六百四十五丈。西门埽工,乾隆五十六年建。五十五年先创外越坝台,长二百丈九尺。五十九年又筑领班横堰,长二十丈。现修埽工,长一百九十四丈。埽外间段抛护碎石。朱家闸埽工,乾隆五年建。工长二百一十丈。旋河流下移淤闭。工浚创筑越堤一谈,长八百六十丈。嘉庆八年放淤,刷塌八十丈。现有一百八十丈。又格堤一谈,一百九十一丈。乾隆八年筑。四十八年放淤刷塌一百十六丈。现有七十五丈。孙家房埽工,乾隆五十六年建。现修工长八十六丈七尺。蔡家庄埽工,嘉庆八年建。现修工长一百六十五丈二尺。孙蔡两工埽段毗连,在朱家闸工尾。埽外间段抛护碎石。工后韩家庄越堤一谈,长二百十丈。嘉庆六年筑。内以下长一百五十五丈,当作缕堤。旧五保埽工,雍正元年建。后淤。工后创筑越堤一谈,长八百五十丈。雍正五年筑。乾隆四十九年放淤。下首刷塌六十五丈,现有七百八十五丈。堤内上格堤一谈,长一百五十四丈。雍正元年筑。下格堤一谈,长一百四十四丈,五年筑。接越堤尾上套堤一谈,长二百四十丈,乾隆五十二年筑。下套堤一谈,长三百三十二丈。五十五年筑。五任工埽工,雍正二年建。嘉庆二十五年淤闭。河北镇埽工,康熙五十四年建。雍正十年淤闭。乾隆十二年复生,逐年下移。现修工长五百六十三丈七尺。埽外间段抛护碎石。工浚大越堤一谈,长九百九十八丈八尺。康熙三十八年筑。小越堤一谈,长六百丈。雍正五年筑。又筑格堤一谈长九十丈。王家庄越堤一谈长四百三十丈。乾隆二十一年筑。越堤尾接下大古城越堤一谈,长四百七十一丈。康熙五十六年筑。堤内格堤一谈,长六十丈。雍正五年筑。堤南昔有埽工久淤。

淮海谈属桃北厅

同知一员,守备一员。处置桃源县境黄河北岸堤河,上自宿北古城汛山边起,下至清河县外北厅界止。缕堤长一万四千八百三十九丈五尺。为汛二:曰崔镇汛,曰黄嘴汛。

崔镇汛,主簿一员,千总一员,协防一员,管堡夫四十六名,兵一百六十六名。汛地上接宿北古城汛界起,下至黄家嘴汛界止,堤长八千三百五十九丈五尺。古城减水坝,康熙二十四年建,久闭。古城埽工,建于乾隆三十八年。嘉庆十年溜势开行淤闭。本工后大越堤一谈,长四百三十丈。乾隆二十八年建。越堤内格堤长一百一十丈。嘉庆三年建。小越堤长五十八丈,直堤长八十四丈。乾隆三十七八年建。乔家房埽工,长一百三十七丈。嘉庆十年建。二十二年淤闭,下移予赵家房。建埽长九十八丈,今淤。九里冈埽工,乾隆三十六年对岸稍上陈家楼漫缺,河势开行。迨陈工堵合,而九里冈最险,后竟淤闭。工后大越堤一谈,长九百七十二丈。康熙四十二年建。东格堤一谈,长一百二十丈。西格堤一谈,长九十三丈。皆雍正五年建。崔镇石闸一座,康熙九年建。中途刘埽工,康熙四十二年建。迨后险阻提移,或淤或出。乾隆年间名陶家庄,嘉庆年盛名黄杨工,今名杨工。皆因民居地段而名工。后越堤一谈长二百二丈,乾隆三十一年建。二越堤一谈,长四百五十丈,康熙四十三年建。堤内岔堤一谈长九十三丈,乾隆五十二年建。三越堤一谈长二百六十丈,康熙五十五年建。堤内岔堤一谈长四十五丈,乾隆五十二年建。四越堤一谈长二百丈,乾隆八年建。五越堤一谈长二百八十八丈,九年建。单家庄埽工,迎南岸胡家庄、沈家庄下注之溜,雍正六年总河皆苏勒题建。并予工后筑越堤一谈,长三百二十丈,撑堤一谈,长五十丈。乾隆八年又筑越堤一谈,长五百二十二丈。徐昇坝埽工,现修工长一百三十九丈。又接下首埽工长六十九丈,名河北镇工。埽外积年间段抛护碎石。乾隆十九年,于工后越堤内筑下格堤,长八十五丈。五十二年又筑上格堤,长四十三丈。徐昇坝石坝一座,康熙二十五年顽固。

黄家嘴汛,巡检一员,把总一员,协防一员,管堡夫三十六名,兵一百五十四名。汛地上自崔汛界起,下至清河县外北厅属北岸汛接壤止。缕堤长六千四百八十丈。顾家庄埽工,长一百九十三丈。埽外积年间段抛护碎石。工后上格堤一谈长八十二丈。乾隆八年建。下格堤一谈,长一百十四丈,二十年建。又越堤一谈,长一百九十丈,五十四年建。兵四堡下外越堤一谈,长六百丈。嘉庆二十年筑。现作缕堤。七里沟大越堤一谈,长八百八十七丈,雍正元年建。又建撑堤二谈,共长一百二十五丈。小八堡埽工,长五十三丈五尺。孙平庄埽工,长一百七十二丈。两工连结。嘉庆初年七里沟河流下移淤闭,而小孙二工接连生险,建作埽工。埽外积年间段抛护碎石,工尾嘉庆八年筑外越堤长一百七十丈。现作缕堤。新庄旧越堤一谈长七百五十丈,乾隆十三年建。今废。新庄口排桩工,长一百四十丈,康熙二十七年建。《淮安府志》载明万历十三年,挑新河四十五里由五口岸入海,以分黄水之势。崇祯十年淤塞。康熙七年河决黄家嘴、七里沟、陈家楼,俱通此河。十年以改季大减水坝建石闸于此,名支河坝,即新庄口。后开中河,遂建排桩工。至三十二年石闸顽固,桩工遂废。三义旧减水坝,明万历七年建。康熙六年后时开时闭,十年改建石闸,三十五年闭。夫十二堡下外越堤一谈,长五百五十丈。嘉庆二十年筑。现作缕堤,三岔横堤长傻头傻脑丈,嘉庆十二年筑。现作缕堤。三岔埽工,长五十二丈。迤下张工埽工,长六十五丈。又徐家庄埽工,长九十七丈。三工间段不远,埽外积年间段抛护碎石。工后大越堤一谈,康熙四十四年筑。格堤一谈,长九十丈。雍正五年建,鱼鳞越堤一谈,长三百二十五丈。乾隆二十二年建。三越堤一谈,长二百八十丈,五十四年建。

淮扬谈属外北厅

通判一员,守备一员。统帅清河县境黄河北岸堤河工程,上自桃北厅黄汛骆家营界起,下至四铺沟山安厅属安东汛界止。缕堤长八千六百四十二丈。为汛一:曰北岸汛。

外北主簿一员,千总一员,协防两员,管堡夫四十八名,兵一百六十名。广济石闸一座,在县西三里仲家庄左,原系行漕之口。康熙二十六年建名仲庄闸。三十三年修,更名广济。四十二年改挑中河,出杨家庄口,闸遂闭。废闸东撑堤二谈,一长三十三丈,一长二百四十六丈。康熙三十六年建。仲家庄埽工,长二百八丈九尺,嘉庆十八年建。埽外积年间段抛护碎石。玉皇阁埽工,在旧县前,康熙二十二年建。原长六百九丈。雍正三年沙淤,九年复出。乾隆四十一年开挑陶庄新河后,埽工淤闭。嘉庆十一年复出,以后淤出不常,现修工,长二百九十丈。埽外间护碎石。玉皇阁引河一谈长七百六十二丈,因陶庄新河坐湾壅溜。乾隆五十一年,大学士阿桂会同总督李世杰总河李奉翰安徽巡抚书麟奏开此河。遇大汛盛涨怒放分溜,直至顺黄坝下对岸,仍入新河,场地径捷。并帮玉皇阁后旧有越堤长六百丈,中间又接筑新堤长四百九十丈。又帮撑堤一百八十丈,以作引河南堤,长接中河缕堤,节次怒放沙淤,现有河形。旧县后护城堤一谈,自许家马头起,至陶庄闸止,长一千四十二丈八尺。康熙二十六年民筑。又县东护治堤一谈,长二百八十四丈,四十二年筑。后归民修。广济石闸在旧县东二里陶家庄。康熙三十四年建,以备驱动,因地洼未启。陶庄闸西县东撑堤尾起,至缕堤止,越堤一谈,长四百七十丈。乾隆七年建。又自缕堤起,至中河二南坝止,接筑缕堤长二百九十丈,四十二年建。陶庄引河,《淮安府志》载:“广济闸外引河一谈,长六百二十三丈。康熙三十八年部臣范承勋等开。以分泄黄水。后淤。五十一年复开。又淤。乾隆七年开宽复挑,共长七百二十二丈五尺。旋放旋淤”。李家庄埽工,在杨庄运口之下,临黄缕堤贴近盐河。乾隆十一年总河顾琮题建。今淤。太平庄埽工,现长五百二十五丈。建于乾隆嘉庆年间。河溜险阻提移,时淤时复。埽外积年间段抛护碎石。领班缕堤空档内撑堤一谈,长八十丈。乾隆五十七年筑。工后至撑堤止越堤一谈,长五百九十五丈,六十年筑。大坝埽工,康熙五十年建。原长三百九十九丈。雍正三年沙淤。乾隆年间复出。现修工长一百七十三丈五尺。埽外积年间段抛护碎石。工后越堤一谈,长六百三十三丈。嘉庆九年建。王营迤西新减水石坝一座,康熙四十五年移建。在旧减坝西八十丈。减黄河盛涨及中河下注之水,以免倒灌,而护山海各工。坝下引河一谈,与旧坝泄下之水同达盐河。乾隆三十八年,总督高晋、总河吴嗣爵奏请,又移于下首另建。口宽三十丈。四十七年,总督萨载总河李奉翰夙昔坝止离黄河二十余丈,坝底过高,启放之时,溜势直下落塘,堵闭之时甚费周章,奏明又移下八十五丈另建,口宽三十丈,坝底较旧坝落低四尺。嘉庆十一年五月启放。掣溜涌猛,冲缺中河厅属盐河北岸遥堤,致将该坝并临黄裹头全行冲塌,跌成深塘。十二年堵闭后,遂无宣泄之路。十三年,总督铁保正副总河吴璥徐端奏请建复,大学士长麟、戴衢亨勘议,移建旧坝西首土头乾老之处。并于坝下四十丈添筑二坝一座,觉得重门保险。十七年兴办,经总督百龄、总河黎世序奏准,于头二坝中间补筑三合土,以防冲跌。十八年完工,当今头坝在太东工第十四五段埽工之后,距旧坝八十五丈之西,石滚坝二座。每座金门各宽三十丈,两墙各长五十二文,高一丈六尺八寸,砌石十四层,坝底各长十八丈八尺,比旧坝底升高一尺。以嘉庆十六年盛涨,太东工存水三丈一尺一寸,该坝不错过水八尺一寸。滚坝双方至缕堤止,二坝尾拦堰各筑束水堤。西长一百五十六丈,东一百三十丈五尺。又两坝坝尾至束水堤各筑土堰,共长二百六十二丈。每逢启放,打消临黄埽工盘筑裹头。随时办理,并无一定。该坝减下之水,盐河经平旺河达北潮河入海。王营减坝下,嘉庆十六年坐蛰过水堵竣。临河镶筑边埽,长一百六十七丈三尺五寸。正坝之后,浇筑士戗,坝内又筑二坝。长一百三十三丈五尺。烟墩埽工生于乾隆年间。河溜历次上提下移,时淤时复。现修工长三百八十二丈六尺。埽外积年间段抛护碎石。王营东坝北格堤一谈,长二百三十八丈。乾隆五年民筑。内有石涵洞一座,今湮。王营迤东堤南引河一谈,长八百二十丈。康熙五十八年挑。与南岸老坝口车路工相对。今淤。王营迤北越堤一谈,长四百八十丈。乾隆三十七年筑。

淮海谈属山安厅

同知一员,守备一员。处置清河安东两县境内黄河北堤河工程。上自清河县外北厅四铺沟界起,下至海安厅云梯汛接壤止。缕堤长二万七千丈一尺五寸。为汛三:曰安东汛,曰上河汛,曰下河汛。

安东汛,县丞一员,千总一员,协防一员,管堡夫五十二名,兵二百七十名。汛地自外北四铺沟界起,下至东门工上河汛界止。缕堤长九千三百五十五丈六尺。内四铺沟起,至陈家庄西止,堤长三千六百七丈。系清河县境。陈家庄西起至上河汛界,堤长五千七百四十八丈六尺。系安东县境。李家马路埽工,康熙五十五年建。原长五百四十二丈六尺。乾隆三十五年及四十年不息淤闭三百二十九丈二尺。五十一年七月,工尾漫溢堵闭外镶埽工,迨后上提下移,旋淤旋出,现至娄工。共修埽长五百八十七丈一尺。埽外积年间段抛护碎石。周家庄现修埽工长八十七丈三尺。李领班堤北越堤一谈,长一百五十六丈。越堤内斜堤一谈长四十四丈。越堤尾格堤一谈,长四十五丈。皆乾隆五十二年筑。于家马头埽工,乾隆十九年建。三十八年淤闭。矶嘴坝埽工,乾隆三十一年建。四十二年淤闭。皆家马头越堤一谈,长七百五十一丈。康熙五十六年筑。于家马路越堤一谈,长三百六十丈。接下张家庄越堤一谈,长傻头傻脑十丈。皆乾隆二十二年筑。接下鱼鳞越堤一谈,长二百二十丈。三十一年建。洪家荡外圈堰一谈,长四千四百八十丈。嘉庆十五年筑。唐家庄王家庄刘家庄埽工,雍正八九年建。久淤。时家马头,康熙三十六年决。三十九年堵闭。乾隆四十一年又出。五十八年迤下傅家庄又生埽工一百七丈。良晌淤闭。蒋庄埽工,乾隆五十二年建。高庄埽工。乾隆二十五年建。久淤。工后越堤一谈,长一千丈。康熙五十二年筑。接下越堤一谈,长三百六十丈。乾隆二十五年筑。两堤连结,现作缕堤。又后越堤一谈,长三百丈。五十二年筑。汤家庄乾隆五十一年漫缺。水由北卤沟入北潮河归海。是年堵闭。外镶埽工旋淤。嘉庆十三年复出。以后下越于萧家庄、孙家庄。淤复无定。现修埽工共长四百三十三丈六尺。埽外间段积年抛护碎石。工后越堤一谈,长三百十一丈。乾隆五十二年筑。接下至盐河越堤一谈,长四百八十六丈。乾隆六十年筑。西门外临河越堤一谈,长一百五十八丈。乾隆十一年筑。东门外现修埽工共长三十八丈一尺。

上河汛,主簿一员,把总一员,协防一员,管堡夫四十八名,兵九十二名。汛地自安东汛界东门工起,至彭家滩接下河汛界止。缕堤长八千九百三十三丈。领班外越堤一谈,长四百五十丈。乾隆十四年筑。刘家庄埽工长二十二丈一尺。乾隆二十二年建。陈家庄埽工长一百二十三丈三尺。乾隆二十三年建。董家庄埽工长八十二丈七尺。乾隆二十四年建。二塘埽工长八十一丈六尺。康熙三十九年建。四工连结,埽外积年间段抛护碎石。工后格堤一谈,长五十五丈。乾隆五十二年筑。陈工后越堤一谈,长三百二十七丈。康熙四十一年筑。工堡埽长三十五丈四尺。工后越堤一谈,长五百九十丈。乾隆四十一年筑。乾隆三十八年当作缕堤。王家庄埽工,长七十六丈七尺。接下孙家庄现修埽工,长一百四十七丈二尺。两工毗连。埽外积年间段抛护碎石。工后鱼鳞越堤一谈,长一百五十七丈。乾隆十一年筑。后遂当作缕堤。又越堤一谈,长九十三丈四尺。五十八年筑。吴家庄埽工,长二百六丈六尺。埽外积年间段抛护碎石。堤北民便河起,自北门通衢桥下至响水口止,长二万一千八百七十三丈。雍正十三年挑。乾隆五十一年汤工漫溢淤塞。五十九年复浚。今又淤。十堡越堤一谈,长二百四十丈。乾隆三十八年筑。堤南大越堤一谈,长二千八百十四丈。嘉庆十年筑。窑湾越堤一谈,长四百丈。康熙五十二年筑。又小越堤一谈,长四十丈。康熙五十四年筑。

下河汛,巡检一员,把总一员,协防一员,管堡夫四十八名,兵八十八名。汛地自上河汛界起,至海安云梯汛阜宁县界止。缕堤长八千七百十一丈五尺五寸。龙潭口老堤头埽工二处,皆康熙四十年建。久淤。七堡下越堤一谈,长五百三十五丈。乾隆二十一年筑。八堡下越堤一谈,长六百丈。乾隆二年筑。四年放淤,以作缕堤。二十堡张家庄外越堤一谈,长五十八丈五尺。越堤外圈堰一谈,长二百九丈二尺。皆嘉庆八年筑。佃湖埽工,长四百八十七丈九尺。康熙三十五年建。乾隆二十一年工尾放淤。现修工长五十六丈四尺。埽外间抛护碎石。杨家庄埽工长二百三十六丈八尺。埽外间抛护碎石。佃杨两工连结。工后越堤一谈,长一百二十五丈。乾隆四十六年筑。堤南木涵洞一座,雍正九年建。泄堤内积水。又越堤北首木涵洞一座,乾隆五年建。泄堤内积水。皆久淤塞。车家马头撑堤一谈,长一百四十五丈。乾隆十三年筑。嵇家马头埽工长一百八十二丈六尺。工后越堤一谈,长四百三十一丈。乾隆二十一年筑。

淮海谈属海安厅

同知一员,守备一员。处置阜宁县黄河北岸堤工。上自山安厅下河汛云梯关接壤起,下至海口龙王庙堤尾止。缕堤长二万四千四百八十丈。内云梯关下旧堤一千三百八十六丈四尺。接前至马港工东二坝尾止。嘉庆十六年新筑缕堤,长一千一百二十四丈。又接前东二坝尾起,至东正坝尾止。嘉庆十五年创筑。当作缕堤,长一百九十五丈六尺。迤下至海口堤长二万一千七百七十四丈。皆十五六年所筑新堤。十五岁首奏止设二汛:曰北岸汛,曰海安汛。十六年添筑新堤。后于十八年奏改三汛:曰云梯汛;曰十套汛;曰海北汛。海州州同专管海州河谈捕务,原隶海防,今改隶海安。

云梯汛,巡检一员,把总一员,协防一员,管堡夫四十八名,兵一百十九名。汛地自山安下河汛尾云梯关界起,至十套汛界止。堤长八千六百四十八丈。马口岸乃昔年减泄黄涨之地。堤北旧有引河水,达南湖河归海。日久淤垫。乾隆六年总河高斌题请相易。河长四千七百二十丈。八年,总河完颜伟于口门除外建越坝一谈,长一百八十丈。十二年,总河顾琮复浚河,长五千二百丈。四十五年,大学士阿桂、总督萨载奏准,于马口岸北缕堤起,至曹家圩北潮河止,筑格堤一谈,长六千六百五十丈。拦御废堤漫滩黄水。马口岸下废堤张家庄场地,嘉庆十三年漫缺,黄水旁分,由北潮河入海。历议移改海口未定,迟延年余,海口益垫,而马港堤北险阻百余里内之支天河港悉成平陆,惟北潮河有海安沭三州县汇聚净水,不致淤垫。嘉庆十五年,特命尚书马慧裕会同正副总河吴璥、徐端勘明定议,堵筑缺口,相易正河。九月兴工。十二月凯旋。马口岸埽工即堵筑坝埽岁修数年。嘉庆二十三四年淤闭。西坝尾堰长一百四十五丈。大二坝内西格堤一谈,长一百四十三丈。东格堤一谈,长一百二十五丈。柳围头起至六套下止,嘉庆十四年筑顺水堤一谈,长三千九十丈,阻扰黄泥嘴旧河。二套引河,乾隆五十年夏秋乾旱,各处水源不旺,洪泽湖水未曾长发,清口以下全系黄水,并无净水合流,致河底垫高,易于倒漾。特命大学士阿桂勘办清口。五十一年春,议以欲去河身之淤淀,必先掣低黄水,使净水畅出,以水攻沙。会同总督李世杰总河李奉翰勘奏,开挑二套引河,长八千八百三十丈,减黄水入北潮河达海,使大汛时多一分泄之路,俾上游得以开通,卑劣河底自可淘刷渐深。奏准办理怒放。五十二年七月,高宗纯天子谕,洪泽湖水势既经盛涨,自应即全由二套引河归海,但前坝所开二套引河较窄,若能挑挖深湛,既可宣泄湖水,或能将二套引河渐加冲刷,走锻练路,翌日豫省合龙大溜仍反正河之后,清黄汇合,竟可从二套引河下注归海,更为方便。倘溜势未能全行逼入,或再于三套旧走场地,斟酌建筑拦黄坝一谈,约拦水势,使大溜全趋二套引河,自更给力。是否不错如斯办理,着李世杰、李奉翰亲勘覆奏。遵经勘覆,臣等搜检河防志载,康熙年间,河臣董安国等创筑拦黄坝走马口岸,旋值黄水倒灌,清口淤塞,下流欠亨,上游溃决,淮扬常受水灾劳费罔效。后于康熙二十九年,前河臣张鹏翮堵闭马港河,尽拆拦黄坝,正河卑劣开浚深湛,刷宽百过剩丈,滚滚入海。奏奉圣祖仁天子赐名大通口,即今之归海尾闾也。今该处正河现宽二百一二十丈至三百四十五丈,较之康熙年问深至三倍。中泓水深一丈五六尺至二丈二三尺及二丈六七尺,两岸显现滩面计千余丈。合之中泓水面共宽一千三四百丈。正河情形实属宽深。伏念念黄河本不两行,二套在云梯关外,与海周边,上年山安厅属之汤家庄李家庄同期漫口,各宽二三百丈,亦由北潮河归海。掣溜未曾不为涌激,而正河仍照常行,溜直出海口,此即正河宽深旁注未能全掣之明验也。此时行将二套引河大加展宽,亦不外挑至百丈口面,终不抵正河三分之一。似难望其全由引河归海。况拦黄坝一筑,则归海之路不畅,上游必致有壅遏之虞。具奏。遂停。复浚自马口岸旁泄。二年此河亦成平陆。

十套汛,新设阜宁北岸,主簿一员,把总一员,协防一员,皆新设。管堡夫四十四名,兵九十五名。汛地自云梯关汛六套下界起,至海北汛倪家滩下界止。缕堤长七千九百二十丈。喻家滩河势湾曲,嘉庆十年总河吴璥题,于北岸取直开挑引河,长一千一百十七丈。大汛怒放,溜走新河,旧河淤闭。

海北汛,新设,阜宁北岸。县丞一员,千总一员,协防一员,管堡夫四十四名,兵一百名。汛地自十套汛界起,至海口龙王庙堤尾止,长七千九百二十丈。叶家社小越堤一谈,长五百十丈。又堤后大越堤长一千傻头傻脑十三丈。皆嘉庆十九年筑。又接大越堤后身下首起,至夫十四堡止。直堤长二千六百六十丈。嘉庆二十三年筑。叶家社岁修埽工,长四百六丈七尺。嘉庆二十年后建。夫十七堡以下至海滩止斜堤一谈,长二千二百丈。嘉庆二十三年筑。因旧堤南向,故筑此堤觉得重障。设河溜趋刷旧堤,无用镶埽,即可退避此堤,以越为缕。堤尾南北两滩,乃苇荡右营北汛官荡,地名二三泓。西有民界官沟,东北两面皆抵海滩,南抵黄河。

徐州谈属萧南厅

同知一员,守备一员。处置砀山萧县铜山黄河南岸堤埽工程。上自河南商虞厅属虞城县界起,下至铜沛厅属铜山县郭汛界止。临河缕堤长二万七千九百六十四丈四尺。为汛三:曰砀上汛,曰砀下汛,曰萧汛。

砀上汛,县丞一员,千总一员,协防一员。皆嘉庆八年分汛添设。管堡夫四十名,兵九十五名。汛地自河南虞城县界起,至关家马路砀下汛界止。临河缕堤长七千二百丈。虞砀接壤处土坝一谈,长一百二十八丈。嘉庆二年筑。杨庄土坝一谈长二百丈。嘉庆二年筑。自接壤起接杨庄坝外堰一谈,东西长一百五丈。嘉庆三年筑。杨庄坝内圈堰长三百五十七丈。嘉庆二年筑。又外圈堰长六百五十四丈,嘉庆四年筑。李家楼嘉庆十六年七月漫溢。十七年三月,于堤北滩面越筑堵合。二十一年于大坝后放淤。当今岁修边埽长二百九丈。原筑西大坝尾堰长一千一百五丈。上抵杨庄圈堰、东大坝尾堰,长六百九十二丈。下接缕堤西二坝尾堰,长九百三十五丈。亦抵杨庄圈堰,东二坝尾堰,长三百五十三丈。下抵大坝尾堰二坝金门北面圈坝二百九十六丈。二坝迤南缕堤之北圈堤长八百八十六丈。现作缕堤。迤下顺水土坝一谈长四百五十丈。嘉庆三年筑。吴家集康熙十七年筑越堤,长一千三百丈。嘉庆十七年淤没。堤北自荣家坝缕堤起,由东北折而向东,至王平庄三坝尾下接壤止。民堰长三千三百九十八丈。乾隆二十二年筑。王平庄在毛城铺北三十里,乃河滩民堰地名。乾隆五十五年夏,民堰漫塌数处,水拥毛城铺漫坝而过,将西裹头浚堤身刷通四十余丈。王平庄沟槽掣成宽深。官为堵闭,筑大坝二百八十五丈。上挑水坝九十五丈。筑二坝长五百十丈。五十六年又筑三坝,长一千五百七十丈。并普修民堰,又于北岸河势坐湾处挑渠,引溜东趋。未成。王平庄遂有迎溜埽工。是年又于工尾筑下迎水坝,长五十五丈。所花赋税,以在民堰施工,例应民出。奏准于砀萧铜睢邳宿各州县按粮摊征。其后此议摊州县虽经改自上江,而王平庄用项摊征之例由此而定。嘉庆四年邵家坝漫工之后,河行北岸,埽遂淤闭。二十二年八月,河复南趋,先自上挑水坝起,至下迎水坝止,于北面滩上筑圈堰长三百二十一丈。又接越堤筑埽靠长二百七丈。旋又帮宽越堰三百七十丈,为坝台建埽长一百四丈。二十三四年险阻接筑埽坝。共埽长三百四十余丈。埽外抛护碎石十三段。二十五年,豫省仪工漫缺,卑劣濬河,于王平庄对岸取直挑河后,遂溜行新渠,埽工淤平。

砀下汛,主簿一员,把总一员,协防一员,管堡夫四十名,兵八十五名。汛地自上汛界关家马路起,下至老堤头萧汛界止。缕堤长七千二百十七丈六尺。毛城铺减水坝大石坝一座,口宽三十丈,高一丈二尺,康熙十九年建,三十二年倒卸,乾隆二年复修。两端镶筑柴裹头,中砌片石。二十三年又修两裹头。五十六年两端各展宽五丈,共宽四十丈,中填碎石,已淤。坝北石坝一座,原口宽一百三十五丈。东里头高一丈八尺二寸。西裹头高一丈三尺二寸。康熙三十三年建。泄漫滩涨水,由坝下小神湖入洪河,达濉河,经盂山等五湖,出归仁堤,以达洪泽湖。五十五年,石坝冲塌。五十六年复修收窄,改口门宽一百二十丈。乾隆二年中铺片石。二十三年又将口门收窄,止留宽五十丈,中铺碎石,顶宽二丈,底宽十丈四尺六寸,厚三尺,为沸水坝。东西石墙各周长十四丈,高一丈二尺六寸。五十五年涨水冲跌。五十六年重修,加高碎石二尺,加墙石高七尺八寸,新旧共高二尺四寸。今碎石淤没,惟两墙尚逾越滩面六尺。已淤一丈四尺四寸矣。旧坝之西,康熙二十二年建石闸一座。乾隆二十三年拆毛城铺滚坝改建后,金门宽五十丈,中砌碎石,坝顶宽二丈,底宽十丈四尺六寸,高三尺。东西裹头由身各直长二丈。上迎水各斜长三丈。下分水各斜长六丈二尺。险阻水四裹头各横长二丈。二坝石裹头久淤。洪河西堰一谈,现长四万八千七百五十九丈。自毛城铺坝下起,至宿灵接壤李家庄止。洪河东堰一谈,现长四万八千六百九丈。自毛城铺坝下起,至宿灵接壤止。乾隆二十三年,安徽巡抚高晋奏明,派员摊派濉河,自徐溪口至符离集止。派宿州州同管,兼理西流黄疃沙沟三闸,符离集至霸王城止。派宿州州判管兼理蒿沟挑沟唐沟北江山四闸,霸王城达陵子湖河谈四十余里。派灵璧县主簿管,是年又濬南北股河,于河头各建闸一座。毛城铺东墙起,至老堤头萧汛界止。旧缕堤长四千四百九十二丈,康熙十九年筑。定国寺越堤一谈,长一千九十丈。康熙三十八年筑。堤北王平庄迤下三坝尾上汛界起,至萧汛徐严工迤上止。乾隆五十七年民筑。临河大越堤一谈,长六千四百九十七丈。内在砀下汛堤长五千二百九十七丈。萧汛堤长一千二百丈,现作淤黄缕堤。中有唐家湾河缺口。缺口之北,本有闭口坝,久堵。堤北有邵家坝二坝唐家湾二坝,皆堵闭。漫工所筑两坝土尾连结,中有南北直堰长三百四十一丈。于家集拦水堰一谈长四百三十丈,南起旧缕堤,北抵临黄缕堤。嘉庆八年筑。三岔河东西拦河堰一谈,长二千一百二十三丈,西起三坝集,东抵定国寺前旧缕堤。嘉庆六年筑。中有唐家湾河缺口长三百丈。魏家寨拦水坝一谈,长三百九十五丈,东抵旧缕堤,八年筑。摊派洪沟河两岸子堰至萧县界止,西长三百八十六丈,东长五百十七丈。乾隆十二年筑。

萧汛,主簿一员,千总一员,协防二员,管堡夫七十八名,兵一百三十二名。汛地上自砀下汛界起,至铜沛厅属郭汛止。原管萧县境内堤长一万一千六百八十九丈二尺。嘉庆二十五年,分铜沛郭汛缕堤自北辰起至胡家楼止、铜山县境内堤长一千八百五十七丈属萧汛统帅。共有缕堤长一万三千五百四十六丈八尺。徐家庄埽工,康熙四十五年建。雍正二年淤。八年复出,乾隆十四年淤。二十年复出。五十年淤。工后越堤一谈,长五百七十一丈。康熙四十七年筑。接下越堤长二百七十五丈。雍正二年筑。现作缕堤。接下越堤长二百七十五丈。乾隆八年筑。现亦作缕堤。接下越堤长四百四十丈。二十一年筑。接下越堤长五百丈。三十三年筑。现多坍坏。严家庄埽工,乾隆五十五年建。工长二百丈。五十六年于对岸挑河长七百十四丈,引溜未成。嘉庆四年淤闭。李家楼埽工康熙四十四建。乾隆十年于对岸挑河引溜入渠,工遂淤闭。嘉庆四年复出镶埽,长三百二十余丈。五年于对岸梁家庄挑河引溜北趋,埽遂淤闭。工后越堤一谈长一千四十丈。康熙三十八年筑。内有涵洞一座,宽高各二尺。泄堤内积水。嘉庆六年加帮越堤,将洞堵闭。二十二年重修。田家楼埽工康熙四十八年建。隆乾七年淤。四十二年复出。四十八年淤。嘉庆七年复出,接生工长二百三十余丈。工尾又筑挑、水坝四十丈。十二年下首淤闭,溜势上提。于领班之贺家庄镶埽,长二百六十九丈。十八年,于北岸郭家堂取直挑渠引溜,渠行走埽前,溜即轻减。当今修工长一百十丈一尺。田工后越堤一谈,长六百二十丈。康熙六十一年筑。任家坝,嘉庆十一年建。埽工长七十八丈八尺。十三年废。摊派萧县境内洪濉河堰,长八千五百十丈。乾隆十二年筑。

徐州谈属睢南厅

睢南厅,同知一员,守备一员。处置灵璧、睢宁两县境内黄河南岸堤埽工程,上自铜沛厅属铜灵接壤小店汛界起,下至宿南厅属周家楼汛界止,缕堤长二万二百九十四丈。为汛二:曰王家堂汛,曰戴家楼汛。

王家堂汛,灵璧主簿一员,睢宁县丞一员,把总一员,协防二员,管堡夫六十六名,兵二百十八名。汛地上自铜沛小店汛接壤起,至戴家楼汛界止,缕堤长一万二千一百七十三丈。里堤一谈长一千八十丈。雍正五年筑。上接小店堤尾。现作缕堤。刘谢工埽工长傻头傻脑十丈九尺。乾隆五十一年复生。嘉庆十五年淤闭。工后越堤一谈长三百丈。乾隆三十二年筑。又撑堤一谈长二百九丈。乾隆五十六年筑。小三堡埽工乾隆三十二年复生。原修工长二百三十丈三尺。四十三年淤闭。四十九年复出。修工长一百五十一丈。嘉庆十五年淤闭。工后西撑堤一谈长二百二十七丈。乾隆十九年筑。东撑堤一谈长七十八丈,乾隆元年筑。工后墨家庄善后里堤长一千一百八丈。雍正五年筑。张家瓦房埽工长三百八十八丈四尺。雍正八年生。乾隆三年对岸挑河引溜直趋,工遂淤闭。十七年溜复南趋,工又出。二十二年七月,总河白钟山放淤,分为东西两坝。四十五年又分为上中下三坝。嘉庆十五年淤闭。工后越堤一谈长六百四十五丈。雍正五年筑。迤东小撑堤长三十二丈。乾隆元年筑。双沟迤西越堤长八百八十丈。康熙四十五年筑。接越堤尾缕堤北缕水堤一谈,原长七百五十丈。乾隆八年筑。二十六年冲废三百丈,存长四百五十丈。耿家河堤南越堤一谈,长四百五丈。乾隆二十三年筑。耿家河碎石戗工,长二千二十五丈。乾隆二十三年善后案内建砌。双沟迤上至朱家马路止缕堤北面,嘉庆二十一年包砌碎石坦坡,长二千三百十三丈。以上属灵璧主簿汛地。峰山石闸四座,康熙二十四年建。就山开凿,自然截至,以泄黄河异涨之水。本无启闭,迨后河身渐高,乃于闸外筑坝,以时启闭。乾隆二十二年奏定,以徐城北门志桩长水至一丈一尺怒放头闸。水再加长,以次启放。五十五年后黄水过大,头四两闸久闭不启。头闸原建由身长四十三丈,金门宽三丈五尺,长二丈,高一丈八尺。二闸原建由身长四十七丈,金门宽三丈二尺,长二丈,高一丈八尺。嘉庆十五年拆建。二十一四两年加高。当今金门宽三丈四尺,由身长三丈,墙高闸底三丈四尺八寸,除崖石高六尺,实砌墙二丈八尺八寸,计石十四层。三闸原建由身长六十二丈,金门宽三丈二尺,长二丈,高一丈八尺。嘉庆十五年拆建。二十一四两年加高。当今金门宽三丈四尺,由身长三丈,墙高闸底三丈四尺八寸,除崖石高六尺,实砌墙高二丈八尺八寸,计石十四层。四闸原建由身长四十三丈,金门宽三丈四尺,长二丈,高一丈八尺。峰泰两山间山坡石脚连结,中间空档约长二十余丈,就势凿作滚坝。将临黄土坝帮宽,外镶护埽,即以凿山之碎石将临黄坝两面包砌坚固,永不怒放,俾水由滚坝下注,递达于二三两闸。嘉庆二十四年建滚坝,南北宽二十五丈,为坝口。东西长八十六丈,为坝身,名日峰泰滚坝。进水由东而西,流入二三两闸,南达闸下引河。二三两闸之北,西自虎山根起,东至峰山止,筑临黄拦坝一谈,长一百六十七丈。两面包石,永不启放。二三两闸后身土堤加培高厚,两面并包碎石,共长一百十六丈。头闸外,嘉庆二十四年添作念柴挑坝三谈。又于坝外包护碎石长三十六丈六尺。闸下康熙年间所挑泄水引河,由焦管营下达盂山湖,其迹已无可考。乾隆四年总河高斌疏。挑河长一万一千九百八十丈七尺,水向西南入灵璧县境之孟山、陵子等湖,达小河,下注洪泽湖。西堰自闸下起,至魏家桥止,长九千四百三丈。皆乾隆三十七年创筑。闸河堰工历次淤垫刷残,随时培浚,皆系民办民守。乾隆四十二年督河院议设堰长修守巡防。净水潭迤南遥坝一谈长四千三百八十丈。系远年古堤,久已残废。净水潭越堤一谈长六百丈。又撑堤一谈长四十丈,皆雍正五年筑。官庄越堤一谈,长五百六十丈。乾隆二十一年筑。武官营大越堤,长三千三百五十六丈。府志载康熙二十四年筑,久已残废。贾家楼迤西越堤一谈长二百四十丈。乾隆四年筑,现作缕堤。朱家楼小越堤一谈,长一百四十丈。乾隆七年筑。贾家楼迤南越堤一谈,长六百七丈。乾隆元年筑。现作缕堤。王家堂大越堤一谈,长一千六百七十二丈。康熙三十八年修筑。五十八年加筑。又小越堤一谈,长二百四十三丈。乾隆三十五年筑。皆为嘉庆十八年漫工冲塌。房家庄埽工长二百丈。乾隆三十四年建。四十八年淤闭。五十四年复生,名房薛工。建埽长一百三十七丈。埽外间段抛护碎石。领班刘家庄,工尾李家庄,各筑柴土挑坝八谈。外护碎石。各坝档内并镶护埽。工后越堤一谈,长六百四十八丈。撑堤二谈西长五十八丈,东长四十四丈,皆雍正四年筑。已冲废。

戴家楼汛,主簿一员,千总一员,协防二员,管堡夫三十八名,兵二百二十五名。汛地原管自王汛界起,至宿南蔡汛界止,缕堤长一万一千七百十四丈。内于嘉庆八年,将兵十堡迤下堤长三千五百九十三丈,分属宿南,改为周家楼汛外,实存缕堤八千一百二十一丈。戴家楼埽工,康熙十八年建。原长五百五十六丈。乾隆五年放淤,分为东西两坝。十六年放淤,分为四坝。三十年、三十六年两次放淤,工遂闭。四十年于中问复生,工长一百九十三丈四尺,名陈家庄。五十一年又于上首生,工长二百六十七丈三尺。五十六年又于上首二堡生,工长一百二丈。以后河溜险阻提移,淤复不常,兼又接生,因住户之姓以扬名。当今过剩家堂埽长二百七丈四尺,纪家房埽长二百二十七丈三尺,马家房埽长一百四十九丈八尺,程家庄埽长八十五丈三尺,邹家庄埽长一百五十七丈五尺,夫六堡埽长七十三丈,或毗连,或远隔,共工长九百余丈。埽外皆间段抛护碎石。工后戴二堡迤南越堤一谈,长二百二十八丈。嘉庆七年筑。陈家庄西越堤一谈,长一百八十七丈。乾隆四十一年筑。迤上越堤一谈,长二百六十丈。乾隆四十四年筑。又越堤长四百丈,乾隆二十二年筑。现作缕堤。又越堤一谈长二百二十丈。乾隆四十四年筑。又斜格堤长七十五丈。乾隆四十七年筑。戴工后大越堤一谈,长一千一百六十五丈。康熙四十一年筑。现作缕堤。又小越堤一谈长三百八十丈。雍正五年筑。邹家庄后越堤一谈长四百五丈。乾隆五十七年筑。又外越堤长五百十丈。乾隆七年筑。江家房圈堰长四百四十丈。嘉庆元年筑。韩家坝大越堤一谈长一千一百十八丈。康熙十八年筑。魏家庄埽工,乾隆四十六年六月月吉日漫溢,堵合,遂成迎溜埽段。现修工长二百二十四丈五尺。迎溜埽外间段抛碎石。郭家渡埽工,乾隆三十九年建。四十五年六月十七日漫溢堵合。修工长一百五丈七尺。四十八年淤闭四十三丈三尺,后又溜势下移续生,现修工长二百二丈一尺。迎溜埽外间抛碎石。魏郭二工险阻毗连,考其地即在昔年韩家房工之下,其工不知闭于何时,而于乾隆三十九年移生下首。郭工后乾隆四十年筑越堤,长二百六十八丈。四十五年漫口冲塌。四十六年另筑越堤长五百五十丈。是年魏工漫口冲塌,合龙后补筑二百四十七丈,现长五百三十七丈。越堤内格堤一谈长一百十二丈,已残废。

徐州谈属宿南厅

通判一员,守备一员。处置睢宁、宿迁两县境内黄河南岸堤埽工程,上自睢南厅属戴汛兵十堡下接壤起,至桃南厅属烟墩汛洋河接壤止,缕堤长一万七千五百五丈五尺。为汛三:曰周家楼汛,曰蔡家楼汛,曰洋河汛。

周家楼汛,主簿一员,协防一员,管堡夫十八名,兵八十二名。汛地上自睢南戴汛兵十堡界起,至蔡汛界止,堤长三千五百九十三丈。积年加培添接,及以越为缕,当今实长三千九百七丈,属睢宁县境。周家楼埽工,乾隆五十四年六月九日漫缺,十月堵合。遂成埽工。嘉庆十四年淤闭。郭家房埽工,嘉庆十一年七月二十九日漫缺,十二月堵合,遂成埽工。现修工长二百二十六丈四尺。埽外间段抛护碎石。峰山楼埽工,长一百一丈四尺。朱家坝后越堤五百七十六丈。雍正五年筑。已坍。下接圈堤长一百七十丈。嘉庆十年筑。现作缕堤。后越堤一谈长五百二十丈。乾隆二十一年筑。久坍。上越堤一谈长三百二十二丈。乾隆四十年筑现作缕堤。格堤一谈长一百八丈。乾隆四十六年筑。现作缕堤。下迤堤一谈,长三百八丈。乾隆四十年筑。久塌入河。朱工坝台上护滩堤一谈,长一百丈。乾隆四十年筑。又下护滩堤,长一百十六丈。四十六年筑。皆塌入河。小越堤长傻头傻脑十五丈。雍正九年筑。龙门坝台前格堤长一百二十丈。雍正九年筑。外越堤长五百十六丈五尺。乾隆二十三年筑。皆塌入河。周工越堤一谈,长四百七十四丈。又下越堤一谈,长三百丈。五十四年筑。郭工后越堤一谈长六百五十丈。嘉庆十二年筑。

蔡家楼汛,县丞一员,把总一员,协防一员,管堡夫三十六名,兵一百三十名。汛地上自睢宁县境周家楼汛右堤头界起,至张王庙洋河汛界止,缕堤现长七千三百八十二丈。墩郎庙迤上越堤一谈,长三百四十三丈。雍正元年筑。撑堤一谈长一百三丈。雍正元年筑。罗家庄,乾隆二十三年建埽工四十三丈。三十一年放淤停修。墩郎庙,康熙五十九年建。埽工一百七十丈。乾隆二十三年放淤停修,工后越堤一谈长三百五丈。康熙三十八年筑。乾隆三十一年放淤刷塌。又撑堤一谈长一百三丈。雍正五年筑。乾隆三十九年放淤为缕。老堤头越堤一谈,长四百三十九丈。康熙三十八年筑。雍正七年放淤为缕。乾隆三十一年放淤刷塌。田家房埽工长三十一丈五尺。嘉庆二十四年生。工后越堤一谈长四百七十五丈。嘉庆二十三年筑。蔡家马路雍正七年建埽工长二百三十丈。乾隆三十一年放淤停修。小三堡埽工乾隆三十三年复生。原修工长五百四十丈。三十九年放淤废工。五十三年复生。积年接筑,埽工长三百四十八丈三丈。嘉庆八年下首放淤停修,工长一百四十二丈三尺。后于下首接修埽长九十一丈。上首又接修埽长一百五十五丈。现修工长四百五十二丈。埽外间段抛护碎石。工后越堤一谈长六百六十五丈。乾隆三十四年筑。三十九年放淤为缕。彭家堡越堤一谈长九百十五丈。康熙十八年筑。臧家庄,乾隆二十年建埽五百八丈。三十三年放淤废。王家马路埽工,乾隆五十六年复生,工长三十丈。积年接生,工长一百五十四丈七尺。嘉庆二十四年淤闭,移生于下首兵九堡处,工长二百十一丈一尺。埽外间段抛护碎石。工后乾隆十九年创筑越堤一谈,长五百十丈。三十三年放淤为缕。又越堤一谈,长六百丈。乾隆三十一年筑。三十八年放淤为缕。臧家庄上首鱼鳞越堤一谈,长二百七十二丈。乾隆四十二年筑。迤下小古城圈堤一谈长一百九十五丈。嘉庆六年筑。现作缕堤。朱家庄埽工,嘉庆八年生,现修工长三百五十四丈七尺。埽外间段抛护碎石。盂城庵越堤一谈工长傻头傻脑十丈。雍正九年筑。嘉庆八年放淤为缕。

洋河汛,主簿一员,巡检一员,千总一员,协防一员,管堡夫二十八名,兵一百五十名。汛地上自蔡汛张王庙界起,至桃南厅属烟炖汛洋河钞关界止,缕堤现长五千七百六十六丈五尺。自张王庙起,至徐家湾下缕堤止,淤河堤长一千一百十三丈五尺。康熙二十一年重筑。久为缕堤。遥堤一谈,自张王庙起,至缕堤头止,长九百九十二丈。康熙十九年筑。陈家坝埽工康丈三十八年生,积年接修,工长四百三十丈。乾隆三十九年下首放淤,弃工止修。工长一百七丈四尺。嘉庆五年淤闭。八年复生,埽工于陈工之下名杜家庄。现修工长二百一丈七尺。埽外间段抛护碎石。工后大越堤一谈,长九百五十丈。康熙三十八年筑。小越堤一谈,长五百丈。雍正五年筑。撑堤一谈,长一百丈。乾隆五十六年筑。格堤一谈,长二百三十三丈。乾隆十九年筑。三十九年放淤为缕。工尾鱼鳞越堤一谈,长一百八十三丈。乾隆四十年筑。五十一年放淤为缕。赵家庄埽工,长三百六丈。乾隆五十九年建。迤下化村铺埽工,现长一百四十四丈。乾隆九年建。埽外间段皆护碎石。工后越堤一谈,长三百十丈。嘉庆四年筑。吉利庵埽工,长一百八丈七尺。乾隆四十七年建。埽外间段挑护碎石。工后越堤一谈,长五百八十丈。雍正五年筑。夫十二堡埽工,长一百五十三丈五尺。嘉庆二十二年建。埽外皆护碎石。工后撑堤一谈,长九十五丈。雍正五年筑。钞关埽工长一百八十五丈。雍正十一年建。乾隆九年淤闭。四十三年复生,旋又闭。嘉庆八年又生,名兵七堡,现修工长九十三丈。埽外间段抛护碎石。兵尾旧草坝越堤一谈,长一百九十五丈。康熙三十二年建。嘉庆八年放淤。下首刷塌,仅存上长一百三十丈,当作缕堤。遥堤一谈,苟且民闸起,至桃源界止,长九百十五丈。康熙十一年筑。归仁格堤一谈,苟且民闸起,至五堡火星庙止,长二千七百十九丈三尺。康熙十九年筑。内北首有便民闸一座,二十二年建。乾隆四十三年,总河萨载以闸已久废,令拆石料运办外河顺黄坝石匠无存。南首有石涵洞一座,康熙二十一年建,年久崩塌。乾隆二十二年水利案内修砌石裹头,以泄西来之水。四十六七年,郭魏工漫溢,淤淀毁掉。归仁堤一谈,北接五堡土堤起,南至泗州境乌鸦岭止,长三千五百九十七丈六尺。内自乌鸦岭至归仁集石领班止,土堤长五百九丈。又自归仁集起,至五堡格堤止,石匠长三千八十八丈六尺。建自明万历九年、康熙二十一年。三十九年至四十一年屡修。雍正四年睢宁朱工漫溢,堤石多有冲缺。乾隆四十六七两年,郭魏工漫溢,复间段冲塌淤没。现有间段堤石匠,约长二千七八百丈。前堤之中有归仁安仁利仁双金门石闸三座,康熙三十九年建。各口宽二丈二尺,各高一丈八尺。雍正四年朱工漫溢,冲塌安利二闸,惟有归仁闸宣泄西来之水,并蔡家等处民便河水。乾隆四十六七两年郭魏工漫溢,并皆冲塌淤废。归仁堤五堡之东接涵洞口起,至九龙庙止,旧引河长一千二十七丈九尺。又自九龙庙起,至桃源县境老堤头黄河畔止,河长三千七百丈四尺五寸。康熙三十九年开浚。在宿迁境内河长三百五十七丈七尺五寸。在桃源境内河长三千三百四十二丈七尺。南束水堤自五堡起,至桃源界止,长三千七百五十七丈。明万历九年创筑,康熙三十九年修,内自五堡迤下起,至九龙庙止,石匠长一千一百丈。并桃源境内南堰接宿境堤尾起,至老堤头黄河畔止,长一千四百六十二丈。康熙三十九年创筑。北束水堤自格堤三堡起,至桃源县黄河畔止,长三千七百七十六丈七尺。在宿迁境长六百八十三丈。在桃源境长三千九十三丈七尺。皆康熙三十九年创筑。内宿迁境内有小石闸一座,俗名小闸,泄洋河积水,由运料小河出闸,以达引河,并归黄河。康熙四十一年建。便民河一谈,上自蔡汛李家庄起,下至五堡迤下止,长八千三百六十丈。宣泄宿境黄河南岸积水,并分蔡家河水,由归仁闸入安河,达洪泽湖。乾隆四十六年以后,历被漫口之水淤为平陆。林子河即陵子河一谈,上自找沟集起,下至涵洞止,长六千六百九十四丈。宣泄睢邑沈家湖并泗山湖之水,由鲍家河入安河,达洪泽湖,亦淤成平陆。鲍家河一谈,自涵洞起,至桃源界止,长一千二百十丈。上承林子等河之水,入安河以达洪泽湖。亦淤平。罗家河一谈,自杨家湖尾起,至归仁闸止,长三千三百三十五丈五尺。泄杨家湖之水,由董家沟入安河以达洪泽湖。亦淤平。董家沟河一谈,自归仁堤起,至安河止,长二千七百三十丈。泄归仁堤罗家河诸水,入安河以达洪泽湖。亦淤平。

淮扬谈属桃南厅

通判一员,守备一员。处置桃源县境黄河南岸堤工,上自宿南洋河汛白洋河钞关起,下至清河县外南厅南岸汛接壤止。计长一万六千三百十五丈四尺。为泛二:曰烟炖汛,曰龙窝汛。

烟墩汛,县丞一员,把总一员,协防一员,管堡夫四十六名,兵一百六十六名。汛地上自宿南洋河汛界起,下至龙窝汛止,缕堤长八千傻头傻脑十丈六尺。堤内涵洞四座,祥符石闸一座。金门宽二丈四尺,高二丈八尺八寸,计石二十四层。康熙三十九年建。中格矶心,又建五瑞石闸一座。金门宽一丈二尺,由身直长十二丈,高二丈四尺,计石二十层。闸南东西束水堤二谈,东长一千四百六十三丈二尺,西长三千九十三丈七尺,皆西接宿南洋河汛属归仁堤。东束水堤堰中有河一谈,上接归仁堤三闸,下抵闸,共长三千三百四十一丈。亦属两汛。此二闸与归仁堤内三闸相互为用,以泄濉水,并睢宿境内诸湖之水入黄,并力刷涤,免注洪泽湖,以护高堰。《行水金鉴》业已详载。迨后黄河底渐垫高,诸水不成出闸,面归仁堤险阻诸河亦为多次南岸漫口淤垫。堤中三闸亦为冲塌淤没,于是西水尽入洪湖,不由祥符五瑞二闸出而刷黄矣。乾隆四十年以后,遇黄水盛涨之年,酌启祥五二闸以资减泄,自后率觉得常。于是筑闸北至河畔东西束水二堤,并筑头二土坝。又筑闸下南北束水土堰。南堰起自西束水堤,北堰起自半边店迤上。势向东南,拦束泄下黄水,以达洪湖。堤北于家港引河一谈,伍家营缕堤一谈,胡家庄沈家庄埽工,县志载二工毗连。上迎北岸中途刘之溜。康熙五十五六八等年总河赵世显题建挑坝,雍正元年工后筑越堤,长九百五十五丈。越堤之内又有小越堤长四百一十丈。雍正五年建。八年总河嵇曾筠题建护崖埽一百五十丈。乾隆初溜势开行淤闭。烟墩险工,顺治十六年生,最为险要。雍正年间溜势开行淤闭,乾隆五十一年后复生,名王家庄,于今修防。埽外间段抛护碎石。北门护崖埽工,雍正七年总河尹继善题建。工长一百四十七丈,良晌沙淤。工后越堤长三百九十丈。内堤南一段长二百二十丈。堤北一段长一百七十丈。

龙窝汛,主簿一员,千总一员,协防一员,管堡夫四十四名,兵一百五十九名。汛地上接烟墩汛界起。下至外南厅属南岸汛接壤止。堤长八千六十四丈八尺。盛家庄埽工,长一百六十四丈四尺。紧接王家庄工尾。乾隆五十一年后,时淤时出。迤下滩面土坝一谈,长四十丈。嘉庆十二年筑。以拦漫滩顺堤之水。张家庄旧埽工,并旧缕堤,乾隆初淤闭。颜家庄埽工,康熙五十八年总河赵世显题建。挑坝埽工,雍正五年总河皆苏勒筑越堤一谈,撑堤三谈。十年淤闭。十三年复出,乾隆四年总河高斌令弃缕守越,旋淤。八年,总河白钟山复建越堤格堤。今久淤废。司家庄,乾隆五十一年漫缺堵闭。工后筑越堤一谈,长六百二十一丈。五十三年埽工淤闭。胡家湾因河南卧,嘉庆二十一年筑碎石盘头土坝,以挑河溜。李家口即李义口,康熙年间数受水灾。所谓豁口者也,本年久,堤外已长淤滩。谈家坝埽工,乾隆五十一年以后弃缕守越堤,埽淤闭。刘家庄埽工,在谈工下里许,乾隆五十一年以青年。今淤。本工缕堤长七百三十丈,即乾隆五十六年所筑越堤。嘉庆八年旧堤冲刷,复又以越为缕。田家集挑水坝埽工,长一百八十七丈六尺。嘉庆九年筑。挑坝迤上滩面碎石盘头土坝三谈,十七年筑。田袁工埽工,共长一百九十七丈六尺。嘉庆九年建。埽外积年间段抛护碎石,本工后大越堤一谈,长八百七十丈。越堤内格堤一谈,长一百三十丈。皆是年建。马厂陂旧斜堤一谈,明万历六年筑。八年又建闸一座。康熙四年后,闸口屡漫,缕堤溃决,褪色民田。后筑堤御水,今久淤没。犬子堤,在马厂东北。旧有险工,派及妇女抢筑,故名。乾隆初名胜犹存,今无可考。高家湾埽工,康熙四十二年总河张鹏翮题建。又筑越堤一谈,长五百丈。越堤下接小堤一谈。雍正二年考建。又撑提二谈,共长三百二十四丈。五年建。该工现修埽工长一百四十九丈九尺。埽外积年间段抛护碎石。埽工迤上,嘉庆十三年筑外越堤一谈,长一百五十五丈。夫二十一堡埽工,长三百二十丈五尺。在高工下里许,嘉庆十三年建。埽外积年间段抛护碎石。工尾碎石盘头土坝二谈,二十二年筑。工后大越堤一谈长九百五十丈。嘉庆八年筑。十四年越堤内又筑格堤一谈,长一百七十丈。又小越堤一谈,长八十七丈。二十二年筑。

淮海谈属外南厅

同知一员,守备一员。处置清河、山阳二县黄河南岸工程,上自桃源县桃南厅属龙窝汛高家湾界起,越清日下至山阳县海防厅上河汛界三岔堤止,缕堤长一万五千二百三十五丈。为汛二:曰南岸汛,曰外河汛。

南岸汛,巡检一员,把总一员,协防二员,管堡夫二十八名,兵一百五十名。汛地自桃南龙窝汛界起越清口至外河汛季家浅止。缕堤长五千四十丈。吴城缕堤,自恃家湾界起至张福口止,长三千五百五十八丈五尺。吴城七堡埽工长三百十六丈五尺。嘉庆十一年后积年接建。埽外间段抛护碎石。工尾下首碎石土坝八谈。二十三年建。夫八堡,上自缕堤起,至御桩亭上止,临河越堰一谈,长五百七十丈。嘉庆十二年筑。御坝险阻木龙五架,乾隆五年建。迨后历有添移,其多寡地段因时而殊,并无一定。拦黄坝顺黄坝中间空塘,四十三年填与滩平。四十五年圣驾南巡临视,指令全填与堤面相平。又自拦黄坝北首起,至新西坝迤上束水堤止,筑斜堤一谈,长二百四十六丈。陶庄引河南岸临黄束水堤尾起,至新西坝迤上止。乾隆五十年因净水甚小,黄水倒漾,漕船阻隔,经大学士阿桂会同督河院奏挑倒钩引河,长四百十五丈,借引黄水以济空运。良晌堵还。清口以下,西大王庙前里河接壤起,至旧东坝止。乾隆四年筑缕堤,长七十丈。接下至惠济祠后大营房止,缕堤长六百九十二丈。康熙十七年筑。又兴奋营房起,至外河接壤李家浅止,缕堤长六百八十九丈五尺。三十八年筑。卞家汪石匠,长八十四丈。康熙四十一年建。接下天妃坝石匠长三百四十七丈。康熙三十年建。乾隆十九年石上加砖,长三百二十丈。接下惠济祠前起至大营房止,石匠长一百六十二丈。康熙三十九年建。以上石匠,于嘉庆十年自卞家汪起,至惠济祠后止,间段加砖,共长五百三丈二尺。后因堤日卑矮,十四年加高堤工,将统共石匠通行包筑。淤土坦坡而石匠遂埋于堤内矣。东西束水坝,御黄二坝,顺清河,嘉庆十六年以后,遇有南岸漫工,洪湖水大,开挖御黄西坝后身,以资畅泄,随时堵闭。御黄坝外东岸,嘉庆二十五年筑迎水坝一谈。

外河汛,县丞一员,千总一员,协防二员,管堡夫二十六名,兵二百十名。汛地自南岸汛界季家浅起,至海防厅属上河汛界三岔堤止,缕堤长一万一百九十五丈。自季家浅起,至周家庄十一堡止,堤长四千五百六十二丈,属清河县。又接清河县界起,至二十五堡迤下止,堤长四千二百二十七丈,属山阳县。又接山阳县界起,至海防三岔兵工堤上止,堤长一千四百六丈,属安东县。陈家马头起,至小新庄止,临河越堤一谈,长二千五百二十六丈。嘉庆十八年筑。石马头一谈,南北长十八丈,宽一丈五尺。雍正六年建。老坝口小车路大车路朱家沟洪福庄玉皇阁周家庄七工连结。旧有埽工老坝工下,乾隆三十九年八月漫溢堵合。嘉庆十二年于对岸取直挑河,并在旧河头筑作念柴土坝阻扰。工遂淤闭。十八年工外创有越堤。工后大越堤一谈,长九百十五丈。乾隆四十年筑。周家庄工下撑堤一谈,长傻头傻脑丈。乾隆十九年筑。兵四堡埽工,嘉庆二十一年建。积年提移淤,复有徐家庄小新庄地名。现修埽长四百九丈三尺。埽外间段抛护碎石。领班碎石土坝一谈。嘉庆二十三年筑。又于越堤尾筑碎石土坝三谈,三老坝越堤一谈,长六百二十五丈,嘉庆十一年筑。汤董庄埽工。现修工长五百五十三丈。积年提移。有潘汤陈高张等庄地名,埽外间段抛护碎石,汤董庄工后越堤一谈,长二百十丈,康熙十八年筑。雍正三年筑撑堤一谈,长一百九十丈。又筑上撑堤一谈,长二百八十三丈,下撑堤一谈长一百八十七丈。上张庄埽工久淤,汰黄堤。《行水金鉴》载:自车路口起,至上河汛大茭陵止,长一万二千傻头傻脑十九丈八尺。康熙三十八年修筑。《淮安府志》载:柳围头石闸一座。注称减水由运料小河沿缕堤直出云梯关下掌家港,专为运料而设。康熙三十一年建,并未怒放。

淮海谈属海防厅

同知一员,守备一员,处置山阳、阜宁两县境内黄河南岸河务。上自山阳县外河厅外河汛三岔界起,下至海阜厅谦让汛陈家社止。缕堤长二万一千三百八十八丈七尺,为汛三:曰上河汛,曰童营汛,曰下河汛。

上河汛,主簿一员,协防一员,管堡夫千八名,兵六十名。汛地自外南厅外河汛三岔界起,至童营汛新港止。缕堤长二千八百六十九丈七尺,属山阳县境。杨家马头埽工,雍正十二年筑,久淤。工后越堤一谈长三百九十二丈,雍正十三年筑,乾隆元年开缕堤放淤。二堡下至尹韩庄越堤中间止,乾隆二十年创越堤一谈,长三百四十丈。现废。尹家庄韩家庄,两地毗连。雍正十年建筑埽工。十一年淤。嘉庆三年迤上王家庄生工筑埽。后于七年十二年先青年工筑埽,名刘家庄、曹家庄。现修埽工共长二百九十八丈九尺。工后大越堤一谈,长八百八十丈。康熙十九年筑。越堤内格堤二谈,一长五十五丈,一长七十二丈五尺。皆雍正五年筑。又真武庙起,至郑家马路止,越堤一谈,长四百七十丈。乾隆二年筑。又接下至七堡下止,越堤二谈。一长二百十五丈,乾隆七年筑。一长四百十七丈五尺,八年筑。汰黄堤一谈,上接外河汛三岔界起,至董汛界严家马头止,长一千五百七十丈。康熙三十八年筑。

童营汛,巡检一员,把总一员,协防一员,管堡夫三十二名,兵九十二名。汛地自上河汛界新港领班起,至下河汛界叶家营止,缕堤长五千九百十丈,皆山阳县境。新港伍墩两工连结,名新五工。雍正十年筑。有埽工后淤。乾隆四十七年复出。嘉庆二十三年淤。高家庄埽工,雍正十年建。后淤。乾隆三十九年放淤停修。以后旋出旋淤。现修埽长二百四十八丈二尺。唐家堡埽工,雍正十年建。乾隆三十九年放淤停修。以后时出时淤。现修埽工傻头傻脑十丈四尺。新港领班格堤一谈,长五十六丈。康熙四十二年筑。新港领班至伍墩越堤一谈,长三百八丈。康熙四十二年筑。伍墩格堤一谈,长五十丈。四十六年筑。现为缕堤,伍墩格堤尾起,至唐家堡格堤头止,越堤一谈,长一千丈。康熙四十二年筑。下长六百丈。于乾隆三十九年放淤塌卸。现有四百丈。当作缕堤。接下周家庄,南越堤一谈,长一千一百丈。乾隆十一年筑。内下长五百二十七丈,现为缕堤。内格堤一谈,长一百十丈。十一年筑。接下唐家堡,越堤一谈,长七百三十七丈。康熙四十二年築。现为缕堤。七堡即小茭陵埽工,雍正十年筑。淤复不常。现修工长一百六十六丈五尺。胡家马头即何家庄埽工,雍正十年筑。以后淤复不常。现修工长二百七十丈。吉家庄即大茭陵埽工,雍正十年筑。以后淤复不常。现修工长一百十四丈。埽外抛护碎石。埽工迤上,嘉庆二十四年筑。碎石盘头土坝三谈。沈家圩埽工与吉工连结。乾隆四十六年筑。五十八年放淤停修。嘉庆十四年复生。现修工长二百二十三丈。工后大茭陵堤一谈,长五十七丈。乾隆二年筑。今为缕堤。接下格堤头起至旧堤头止,越堤一谈长五百三十丈。康熙四十二年筑。今为缕堤。堤内格堤长八十二丈。乾隆十一年筑。七堡格堤一谈,长七十五丈。又小茭陵格堤长一百八丈。又大茭陵南越堤一谈,长八百四十丈。堤内顾家马头格堤长一百二十丈。皆乾隆十一年筑。接前沈家圩鱼鳞堤一谈长二百二十二丈。乾隆八年筑。今为缕堤。又戗堤一谈长五百二十丈。康熙三十五年筑。又里越堤一谈长七十八丈。雍正八年筑。又外越堤一谈长二百二十一丈。雍正九年筑。又临黄外越堤一谈长八百七十丈。乾隆二十一年筑。又里越堤一谈长一百八十丈。五十二年筑。堤南遥堤内塘严冈苏家嘴旧有民建涵洞二座,汰黄堤一谈,接严家马头起,至大茭陵工尾止。长一千六百七十二丈。

下河汛,巡检一员,把总一员,协防二员,管堡夫七十二名,兵一百九十又名。汛地自下河汛界叶家营起,至海阜厅属谦让汛止,缕堤长一万二千六百九丈。属阜宁县境。童家营东西裹头埽工,雍正十年建。后淤。蔡家马头扫工,乾隆二十二年建。渐淤。现修工长六十九丈七尺。钱家马头扫工,乾隆五十三年建。现修工长七十八丈一尺。埽外间段抛护碎石。卢家庄埽工,嘉庆十一年建。现修工长一百七十丈九尺。埽外间段抛护碎石。石家庄范家庄杨家庄埽工,康熙年间建,罗家庄埽工雍正三年建。四工连结。久淤。童家营越堤一谈,长六百七十七丈。康熙四十一年筑。堤内格堤一谈,长九十丈。雍正四年筑。蔡家马头大越堤一谈,长一千一百六十一丈。乾隆元年筑。内下长五百七十丈。今为缕堤。接下斜堤一谈,长一百九十五丈。乾隆二十一年筑。又下格堤一谈长一百三十丈。乾隆四年筑。钱家庄越堤一谈,长八百五十三丈。乾隆二十四年筑。又卢铺越堤一谈,长一百九十二丈。乾隆元年筑。左家庄越堤一谈,九百八十丈。又上格堤一谈,长八十丈。下格堤一谈,长七十五丈。皆雍正五年筑。接下董家庄越堤一谈,长三百三十一丈。乾隆十一年筑。兵十四堡埽工,嘉庆三年建。现修工长一百七十丈五尺。埽外间段抛护碎石。马起营埽工。乾隆五十二年建。现修工长一百四十七丈二尺。李家庄埽工,嘉庆八年建。现修工长一百六十九丈四尺。埽外间段抛护碎石。工后越堤一谈,长九百丈。乾隆二十三年筑。又中越堤一谈,长三百二十五丈。乾隆七年筑。又鱼鳞越堤一谈,长三百十丈。乾隆二十一年筑。涂家庄埽工,长一百六十六丈。乾隆二十二年筑。久淤。陈家社越堤一谈,长四百八十丈。康熙四十年筑。又险阻越堤二谈,一长八十丈,一长六十丈。皆康熙四十年筑。

淮海谈属海阜厅

同知一员,新设守备一员。处置阜宁县黄河南岸堤工,上白海防厅属下河汛界陈家社下起,下至大淤尖堤尾止,缕堤长二万二千八百二十三丈。内陈家社至灶工尾旧堤长一万一千一百二十五丈。迤下至海口堤长一万一千六百九十八丈。皆嘉庆十五六年所筑新堤。十五岁首奏,止设二汛:曰南岸汛,曰海阜汛。十五年添筑新堤之后,于十八年奏改三汛:曰谦让汛,曰十巨汛,曰海南汛猎U者。添设河兵一百九十二名,添设堡夫六十四名。

谦让汛,巡检一员,即大套司把总一员,协防一员,管堡夫四十六名,兵八十八名。汛地自海阜厅下河汛界起,至岔堤尾止,缕堤长八千三百五十丈。陈家社里越堤长五十五丈。雍正八年筑。又外越堤一谈长一百八十五丈。雍正九年筑。辛家荡沸水坝一座。《淮安府志》载:康熙四十一年建。未淤。今久湮没。乾隆十一年创里越堤一谈,长八百六十丈。越堤一谈长三百六丈。黄泥嘴南岸挺向北岸,河势周折。嘉庆八年在南滩取直挑河,长一千三百丈。大汛启放,溜走新河,旧河遂淤。自五堡上起至陈家浦南圈堰止,嘉庆十四年筑临河圈堰一谈,长四千一百七十五丈。陈家浦即《行水金鉴》所载,地名陈家庄。西磡掌家港三处连结险要埽工,《淮安府志》载:乾隆十年七月十九日陈家浦漫缺二百余丈,九月水落始塞。筑重堤长一千六百二十丈。浚河溜开行,该工淤闭。嘉庆十二年秋汛异涨漫缺。夙昔所创越格等堤皆为刷塌。十三年春,在北首滩面筑坝堵闭。内自夫十五堡缕堤北面起,至大坝尾止,筑南坝圈堰,长一千二百二十二丈。又自北堤尾起,由东转南至夫二十四堡缕堤止,筑北坝圈堰长二千七百三十六丈。中间堵合柴坝连坝基长一百五丈九尺。又自南坝圈堰于家庄前起,至南三坝尾止,筑圈堰长七百丈。又筑南二坝尾圈堰长二百七十丈,中筑柴坝,连坝基长一百十五丈。又自三北坝尾起,至北圈堰止,筑坝尾堤长二百三十八丈。又于南圈堰之西筑挑水坝,长二百七十六丈。嘉庆十八年自三南坝基东至北圈堰筑重堤,长三百四十七丈。又自挑水坝至北大坝后筑拦水堤一谈,长二百九十七丈,陈家浦三北坝外险阻圈堰。嘉庆十七年后积年镶筑埽工一百六十余丈。今皆淤闭。

十巨汛,县丞一员,以阜宁县丞移驻,把总一员,协防一员,皆新设,管堡夫三十八名,兵七十名。汛地自谦让汛界岔堤尾起,至海南汛十巨以下于家港止,缕堤长六千八百五十丈。自上汛夫二十四堡新堤尾起,至灶工尾止,嘉庆十三年筑外越堤一谈,长六百六十丈。

海南汛,县丞一员,以盐城县丞移驻,千总一员,协防一员,皆新设,管堡夫四十二名,兵七十八名。汛地自十巨汛尾干家港起,至大淤尖堤尾止,缕堤长七千六百二十三丈。卫滩越堤一谈长一千四百五十丈。嘉庆二十四年筑。越堤下首,二十五年又接筑套堤一谈,长七百八十丈。东洼埽工,嘉庆二十年至二十五年节建。埽长三百七十五丈二尺。上首九十二丈。一经淤闭。工后越堤一谈,长一千一百九十四丈。嘉庆二十年筑。七巨港至八巨港下止越堤一谈,长一千六百五十丈。嘉庆二十二年筑。堤南卫滩迤下,即苇荡右营官荡,西界卫滩,南界后洋,北界缕堤,东抵海滩。

本站仅提供存储做事,统共本色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无益或侵权本色,请点击举报。

Powered by 色吧图片性爱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

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 © 2013-2024 版权所有